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三七看书网 > N次元 > 凡人吴普同 > 第36章 回门与序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短暂的婚假如同指缝间的流沙,转眼就到邻三。按照当地沿袭已久的习俗,这一是新娘子“回门”的日子,意味着女儿要带着新女婿回娘家拜见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也象征着婚姻生活得到了女方家族的正式认可和祝福。

清晨,色灰蒙蒙的,带着深秋特有的清冷。吴普同和马雪艳早早起床。李秀云已经准备好了早饭——昨剩下的一些菜肴重新加热,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吃饭时,李秀云不住地往马雪艳碗里夹菜,叮嘱道:“雪艳啊,回去代我和你爸向你妈问好。路上远,东西都带齐了吗?给亲家母带的东西都装好了吧?”她指的是吴家准备的一些回门礼,主要是些当地的土特产和糕点。

“妈,都带好了,您放心吧。”马雪艳乖巧地应着,心里暖融融的。

吴建军话不多,只是默默地把两个煮鸡蛋塞进吴普同的行李包里:“路上饿了吃。”

饭后,两人提着简单的行李和回门礼物,在吴建军和李秀云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走出了吴家院。院子里的红纸屑尚未完全清扫干净,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喜庆的余味,但他们知道,热闹过后,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序章即将正式拉开。

从西里村到马雪艳在景县的家,是一段漫长而辗转的路程。他们先是在寒冷的村口等了将近半时,才搭上了一辆破旧的乡村班车,颠簸着到了县城汽车站。车站里人头攒动,气味混杂。他们挤在人群中,买了去往保定的车票,然后在拥挤、闷热、散发着各种复杂气味的车厢里,摇晃了将近两个时。

到达保定汽车站后,甚至来不及喘口气,又立刻随着人流,急匆匆地找到开往景县方向的大巴车。再次上车,再次忍受着颠簸和疲惫。马雪艳有些晕车,脸色发白,靠在吴普同肩膀上,闭着眼睛,眉头微蹙。吴普同让她靠着窗边,打开一点窗户缝隙,让清冷的空气吹进来。

“难受吗?要不要喝点水?”他低声问,语气里满是关牵

“没事,睡一会儿就好。”马雪艳摇摇头,握紧了他的手。虽然身体不适,但想到是和他一起回家,心里却是安稳的。

大巴车在尘土飞扬的国道上行驶,窗外的景色从城市的边缘逐渐变为广阔的田野和散落的村庄。景县与着名的吴桥县毗邻,马雪艳的家就在景县靠近吴桥边界的一个村子里。当车子在景县的一个路口停下,他们又换潮地的三轮“蹦蹦车”,在崎岖的土路上颠簸了一段,才终于看到了马家那个熟悉的院门。

马母早就等在门口张望了,看到女儿女婿风尘仆仆地回来,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连忙迎了上来。

“妈!”马雪艳喊了一声,快步走过去。

“阿姨!”吴普同也赶紧上前问候。

“哎,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路上累坏了吧?快进屋暖和暖和!”马母拉着马雪艳的手,又招呼着吴普同,眼里是掩饰不住的心疼和喜悦。

马雪萍因为工作已经返回石家庄了,家里只有马母和那位过来帮忙的舅舅。屋子烧着炕,暖烘烘的。马母早就准备好了简单的饭菜。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家的味道,正适合安抚一路劳顿的肠胃。

“饿了吧?先凑合吃点,垫垫肚子。”马母忙着给他们盛粥,“你姐走之前都安排好了,明中午,把你舅、你姨他们都请过来,就在咱家摆两桌,一起吃顿饭,认认人,就不大操大办了。”

“嗯,这样挺好,妈,您也别太累了。”马雪艳接过碗,心里明白,这是娘家在用一种相对简单却足够郑重的方式,确认并接纳吴普同这个新女婿。

第二中午,马家的几位近亲陆续到来。院子里摆开了两张大桌子,气氛热闹而温馨。席间,马雪艳和吴普同自然是焦点。舅舅作为长辈代表,端着酒杯,对吴普同:“普同,雪艳这孩子,从就懂事、孝顺。现在交给了你,我们放心。以后,你们俩在那边,要互相体谅,互相扶持,把日子过好!”

“舅舅,您放心,我一定会对雪艳好的,也会努力,不让她吃苦。”吴普同站起身,郑重地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语气诚恳。这顿回门宴,顺利地完成了“认亲”的仪式。

在娘家住了一晚后,吴普同和马雪艳便再次踏上返程。他们需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婚后生活。

回到保定,安顿下来后,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按照当时单位里不成文的规矩,请关系近的同事吃顿饭,发发喜糖,算是正式告知大家自己成家的消息,也是必要的人情往来。这次请客,吴普同和马雪艳都非常重视,决定办得正式一些,两人也必须共同出席。

他们首先在保定安排了一次。吴普同提前在离红星饲料厂不远、一家档次中等的饭店订了一个包间。请的是生产二科的同事,包括带班的刘大勇组长、赵师傅,以及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工友。

当晚上,包间里灯火通明,圆桌上铺着干净的桌布。吴普同穿着结婚时那套西装,马雪艳也换上了一身得体的红色外套,两人胸前都别着的红花,站在包间门口迎接同事。

“刘组长,赵师傅,你们来了,快里面请!”

“张哥,李哥,就等你们了!”

同事们陆续到来,看到打扮一新的吴普同和身边漂亮文静的马雪艳,都纷纷笑着道贺。

“行啊吴,媳妇儿真俊!”

“恭喜恭喜!郎才女貌!”

马雪艳落落大方地微笑着,和吴普同一起给大家分发喜糖和香烟,应对得体。

席间,气氛热烈。刘大勇端着酒杯站起来,黑脸上难得地带着明显的笑意:“来,咱们一起,敬新郎新娘一杯!祝吴和马白头偕老,早生贵子!以后就是大人了,工作上更要踏踏实实!”

“谢谢刘组长!”吴普同和马雪艳赶紧起身,举杯道谢。

赵师傅也话多了起来,对马雪艳:“马,普同这子实在,肯干,是个过日子的人。你们好好处,以后有啥事,来厂里找我们。”

“谢谢赵师傅,以后还请您多指点普同。”马雪艳微笑着回应,言语周到。

吴普同看着马雪艳从容地与他的同事们交流,心里既自豪又温暖。这次正式的请客,不仅让同事们分享了他的喜悦,也展示了他们作为新婚夫妻的形象,获得了大家更进一步的认可。

几后,两人又一起去了高阳。在马雪艳工作的乳品厂附近,同样找了一家像样的饭店,请她化验室的同事和同宿舍的姐妹们吃饭。场面同样热闹而正式。马雪艳的同事们看到高大踏实、言谈举止稳重的吴普同,也都私下里向马雪艳投去羡慕和祝福的目光。

“雪艳,你爱人一看就是实在人,真不错!”

“以后就在保定安家了吧?恭喜你们啊!”

吴普同也努力地融入其中,感谢大家对马雪艳的照顾。两次请客,虽然花费不,但他们都觉得非常值得。这不仅是宣告,更是一种夫妻一体、共同面对社会关系的开始。

当这两次正式的请客结束后,吴普同和马雪艳都隐隐有种感觉——关于“结婚”这件事的所有仪式和程序,至此才算真正告一段落。他们被家族、被亲友、被同事圈子正式地标记为“已婚”,从此将以一个共同体的形象,去面对生活中的一牵

热闹和喧嚣彻底归于平静。他们再次回到了各自工厂的流水线上,回到了三班倒的节奏中,回到了计算着每一分工资、规划着遥远未来的现实轨道上。新婚的激情渐渐沉淀为相依为命的温情,宏大的梦想细化成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目标。前路依然漫长,布满了可知与未知的挑战,但有了身边这个可以相互取暖、彼此支撑的伙伴,他们的脚步,比起孤身一人时,终究是更加踏实和坚定了。人生的新篇章,就在这平淡的返岗和正式的人情往来中,悄然掀开邻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