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夏的阳光已有了几分力道,透过稠密的绿叶,在稻香村的田埂间投下斑驳的光影。

那一片片挺拔的玉米秆子,比人还高,宽大的叶片在风中簌簌作响,腰间鼓胀的苞谷裹在嫩绿的外衣里,沉甸甸地预示着丰收。

史湘云今日格外兴奋,她早早便缠着贾蓉,非要亲自下田掰几个最嫩的玉米回来。

她挽着袖子,露出两截雪白的手腕,在田垄间穿梭,专挑那须子颜色鲜亮、手指一掐能迸出浆汁的嫩苞谷,不一会儿,跟着的翠缕怀里便抱了好几个。

“蓉哥儿,这玉米除了上回咱们烤着吃、磨粉做饼子,还能怎么吃?”

湘云一边费力地掰着一个结得极高的玉米,一边扬声问跟在身后的贾蓉。

她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脸颊红扑颇,眼神亮得惊人。

贾蓉拍了拍身边一株壮实的玉米秆,笑道:“云姑姑,这玉米浑身是宝。嫩时可煮食、烤食、炒菜,颗粒饱满后磨成粉,可以做窝头、贴饼子,比麦粉更顶饿。听闻极南之地,还有人用这玉米酿酒呢!”

“酿酒?”湘云眼睛更亮了,“这个有意思!改日定要试一试!”

她抱着刚掰下的玉米,如获至宝,“我今儿就回去好好琢磨几个新花样,定要让老祖宗和姐姐们都尝尝鲜!”

她风风火火地回到大观园,径直钻进了平日里姐妹们起诗社的藕香榭,此刻这里临时被她征用成了“玉米研食所”。

榭内摆开了泥炉、锅具、各色调料。

湘云系上围裙,指挥着翠缕和几个丫头剥玉米衣、清洗。

“这个嫩,直接上笼屉蒸了,原汁原味最是清甜!

“这个老成些的,把粒剥下来,用那新熬的猪油,配上咱们园子里晒的干菇、春笋丁一起炒,定然鲜美!”

“再留些最嫩的,和上鸡蛋、细面,摊成饼子……”

她一边动手,一边嘴里念念有词,时而蹙眉思索,时而眉飞色舞,那股专注投入的劲儿,丝毫不逊于往日斟酌诗词句读。

不多时,藕香榭内便弥漫开各种诱饶食物香气。

清蒸的玉米,带着然的甜糯;玉米粒炒杂蔬,色彩缤纷,咸香适口;金黄的玉米蛋饼,外酥里嫩,更引得丫头们偷偷咽口水。

湘云见忙活得差不多了,洗净手,命人去请贾母、王夫人、众姐妹并宝玉过来品尝。

她自个儿则拿起一个蒸得恰到好处的玉米,心地吹了吹气,一口咬下,而后满足地眯起了眼:

“嗯!就是这个味儿!又香又甜,比那御田胭脂米也不差什么!”

……

迎春坐在窗下的书案前,面前摊开着好几本厚厚的医书药典,佣本草纲目》、《新修本草》,也有薛家商路从各地搜罗来的偏方杂记。

她手边放着几样东西:一截玉米须,几片干枯的玉米苞叶,还有一碟贾蓉特意送来的、不同成熟度的玉米粒。

她看得极其认真,时而提笔在薛涛笺上记录几句,时而拿起那玉米须凑到眼前仔细端详,又或是轻轻嗅闻苞叶的气味。

她性子温吞,不善言辞,唯独沉浸在这药草世界里时,眼神里才会流露出一种专注而笃定的光芒。

司棋轻手轻脚地进来添茶,见状低声问道:“二姑娘,这玉米……当真也能入药么?”

迎春抬起头,柔声道:“医书有云,万物皆有其性。这玉米须,性平味甘,利水消肿,于水肿、黄疸、便不利者有益。”

“这玉米芯,烧灰存性,可调中开胃。就连这苞叶,晒干了填充枕头,据也有安神之效呢。”

她指着书上的一行字,“你看,这里记载,岭南之地,民间便有以玉米须煎水代茶饮的习俗。”

她拿起笔,在笺上工工整整地写下:“玉米,别名玉蜀黍、苞谷。其须,利尿泄热,平肝利胆;其芯,健脾利湿;其叶,或可安神。颗粒滋养和中,炒食可止泻……”

她打算将这些整理出来,作为《海棠新刊》“菱洲药识”专栏的新内容,也让更多人知道这新粮的妙用。

……

秋爽斋内,探春正翻看着几本庄子的账册和物资清单,宝钗带着莺儿走了进来。

探春见她神色,心知必有要事,便问道:“宝姐姐,可是善会那边有事?”

探春深色凝重:“我今日来,确有一事要与妹妹商议。”

“前次我在外施粥之事,不知怎的传到了宫里,皇后娘娘知晓后,昨日召我进宫,当面嘉许了几句,并下了懿旨,命我暂领‘慈恩善会’在宫外一应事务,算是……宫外的执行总管,与宫里的元妃姐姐对接,遇紧要事,可有直接进宫面见皇后娘娘之权。”

探春闻言,眼中闪过惊喜:“当真?恭喜宝姐姐!这是大的体面和信任!”

宝钗却并无多少得意之色,反而微微蹙眉:“体面是体面,责任却也重大。善会如今名声渐响,响应者众,这钱粮物资的来去、施舍的章程、人手的调度,千头万绪,需得更加谨慎周全。”

探春眼睛一亮,点着手中账册:“宝姐姐,我正有一事与你商量。”

“如今京郊几处田庄,在蓉哥儿打理下,番薯、玉米连获丰收,库存丰盈。”

“我想着,能否将部分产出,尤其是这耐储存的番薯和日后收获的玉米,直接划拨一部分,对接‘慈恩善会’,作为固定的赈济粮来源?”

“如此,既能保障善会物资稳定,价格公允,也能为田庄产出寻一稳妥去处,更显咱们务实之心。”

宝钗闻言,仔细思忖片刻,眼中露出赞许:“三妹妹此议甚好!”

“如此一来,善会粮源稳定,不怕市面波动;田庄产出得售,周转更活;于朝廷、于百姓,皆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此事我即刻便可着手办理,与庄头订立契书,按需调拨。只是这质量、仓储、运输,还需三妹妹和蓉哥儿多费心把关。”

“这是自然!”探春爽快应下,“我回头便与蓉哥儿细化章程。”

这时,湘云那边派人来请,是玉米宴已备好。

探春和宝钗相视一笑,一同往藕香榭去。

榭内已是笑语喧阗。

贾母端坐上首,尝着那玉米蛋饼,连连点头:“云丫头这手艺是越发进益了!这饼子又香又软,好克化,适合我这老婆子。”

又拿起一块蒸玉米,“这玩意儿吃着也香甜,蓉哥儿和兰哥儿是立了大功了。”

宝玉正拿着一根烤得焦香的玉米在啃,闻言抬头,看到刚进来的宝钗和探春,忙招呼道:“宝姐姐,三妹妹,快来尝尝!云丫头今日可是大显身手了!”

黛玉坐在一旁,口吃着炒玉米粒,对湘云笑道:“难为你这诗翁,如今倒成了食神了。这玉米经你之手,竟有这许多花样。”

湘云得意地扬扬下巴:“这算什么!等我琢磨出那玉米酒来,才叫你们开眼呢!”

她又转向安静品尝的迎春,“二姐姐,你那边可有什么发现?这玉米可能入药?”

迎春轻轻放下筷子,柔声道:“有些头绪了。玉米须、玉米芯皆可入药,具体效用,我正整理着,下期新刊或可刊登。”

众人闻言,更是称奇,没想到这看似寻常的新粮,竟有如此多的妙用。

看着眼前这热闹和谐的景象,贾母暗暗点头。

这大观园,早已不是单纯的女儿国与避风港,它在时代的浪潮中,悄然孕育着各种各样的力量,如同那金灿灿的玉米,在泥土中扎根,努力生长,终将结出属于自己的……实实在在的硕果。

? ?宝子们周末愉快!票票莫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