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三七看书网 > 悬疑 > 重案六组之李阳 > 第31章 惊雷破局:技术锁定的政策蛀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章 惊雷破局:技术锁定的政策蛀虫

“为民职业培训学校”的铁皮屋顶被雨点砸得噼啪作响,王校长的办公室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和劣质茶叶的气息。郑乾将那份皱巴巴的招生名单拍在积灰的办公桌上,纸张边缘的毛刺刮得掌心发疼。一百二十个名字,每个背后都是一个被蒙在鼓里的农民,也是王校长套取国家补助的“工具”。

“王校长,话不第二遍,六千块,现在给!”郑乾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他瞥了眼墙上“诚信办学”的锦旗,只觉得无比讽刺。

王校长往椅背上一靠,肥硕的肚子把衬衫撑得发亮。“郑,你还是太年轻。”他慢悠悠地端起保温杯,茶渍在杯壁上晕出褐色的圈,“政府的钱哪有那么好拿?得等审计过了,拨款下来……”

“审计?”张宝宝猛地打断他,手指着名单上“李铁柱”的名字,“这个李大爷去年就去世了,怎么参加培训?还有张翠花,她在广东打工,你连她人影都没见过!”她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眼眶泛红,“你这是诈骗!”

李阳藏在窗台上的微型摄像头,清晰捕捉到王校长瞬间僵硬的表情。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分析着他的生理反应:听到“李铁柱去世”时,他的心率骤升15次\/分,喉结快速滚动——这是谎言被戳穿的典型特征。屏幕上,案发现场字幕技术实时标注:【王校长三次试图转移话题,提及“审计”时眼神闪烁,存在明显心虚】。

技术深挖:支农资金的灰色链条

市局技术室里,李阳的电脑屏幕被分割成多个窗口。左侧窗口显示王校长的银行流水,近三年有十七笔“培训费”转入,总额达两百三十万,其中十二笔来自同一账户——经黑客技术溯源,实为某县农业局分管补助发放的科员李某。

“郑队,这不是个案。”李阳调出追踪之瞳系统的分析报告,【王校长与李某每月至少见面三次,地点多在隐蔽的茶馆,监控拍到李某曾收受王校长的现金红包】。两个技术证物扫描系统正比对培训签到表上的签名,发现一百二十个名字中,有四十六个笔迹高度相似,明显是同一人代签。

季洁放大一张农民的身份证复印件,经超高模拟画像技术与户籍系统照片比对,确认是伪造的。“这些农民根本不知情,王校长不仅套取补助,还涉嫌伪造证件。”她指着屏幕上的聊记录,“我们恢复了王校长与‘中介’的对话,他们专门收购农民的身份信息,每条五十块。”

佟林敲了敲桌面:“通知经侦支队,立刻冻结王校长的账户。李阳,定位李某的实时位置,他很可能在转移赃款。”

六千元的博弈:技术捕捉的无赖行径

办公室里,王校长见抵赖不过,突然换了副嘴脸,拍着胸脯保证:“郑,我以人格担保,补助一到账,立马给你钱!要是食言,打五雷轰!”

话音未落,窗外“轰隆”一声巨响,震得灯泡都晃了晃。一道惨白的闪电劈开乌云,正好照亮王校长惊愕的脸。他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手里的保温杯“哐当”掉在地上,茶水溅湿了裤脚。

“你看!”张宝宝指着窗外,语气里带着解气,“老爷都听不下去了!”

郑乾看着王校长煞白的脸,突然觉得一阵荒谬。他掏出手机,点开录音:“王校长,你刚才的‘套取补助’‘伪造名单’,我都录下来了。要么现在给钱,要么咱们去公安局清楚。”

李阳的超动态视力技术捕捉到王校长眼底的慌乱——他手忙脚乱地去捂手机,却被郑乾躲开。超高模拟画像技术还原出他此刻的心理活动:瞳孔放大,呼吸急促,显然是被录音和惊雷双重震慑住了。

“别、别录音啊……”王校长的声音软了下来,搓着手讨饶,“我这就给你凑钱,五千,不,五千五,你看行不?”

“六千,一分不少。”郑乾寸步不让,“否则,这些录音和名单,我现在就发给农业局。”

惊雷过后:技术织就的恢恢网

就在王校长磨磨蹭蹭打开保险柜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经侦支队的民警走了进来,亮出手铐:“王某某,涉嫌诈骗国家专项资金,跟我们走一趟。”

王校长瘫坐在椅子上,嘴里喃喃着“巧合,都是巧合”。民警从保险柜里搜出三本账簿,上面详细记录着套取补助的明细,与李阳提供的电子证据完全吻合。

郑乾和张宝宝站在走廊里,看着王校长被带走,雨水顺着屋檐流下,在地面汇成的溪流。“没想到真能查到。”张宝宝长舒一口气,语气里带着释然。

“是李阳他们帮的忙。”郑乾掏出手机,李阳刚发来信息:【王校长的同伙李某已被控制,查获赃款八十万,涉及类似培训学校五家】。附带的图片里,民警正在清点成堆的现金和伪造的身份证。

市局技术室里,李阳的罪恶克星功能系统自动生成案件总结:【本案共查实套取国家支农资金230万元,抓获涉案人员7名,追回赃款150万元,推动农业部门整改补助发放流程,新增人脸识别签到系统】。

郑一民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对众人:“这案子的意义不止于破案。李阳,把技术筛查方案发给全省农业系统,用大数据比对培训记录与实际人口信息,让钻政策空子的人无缝可钻。”

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郑乾和张宝宝走在乡间的路上,远处的稻田里,农民们正在劳作。“以后,咱们干点正经事吧。”张宝宝笑着,“比如帮真正需要的农民找培训资源,不用偷偷摸摸的。”

郑乾点点头,心里突然想起父亲郑西坡常的话:“老百姓的钱,一分都不能动。”他掏出手机,给郑西坡发了条信息:“爸,我好像明白你的‘踏实’是什么意思了。”

李阳的电脑屏幕上,十个技术系统仍在运转,数据流如雨后的阳光,清澈而明亮。这场由六千元引发的风波,不仅揭开了政策漏洞,更让两个年轻人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而技术的光芒,正照亮每一个角落,让国家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需要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