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元年正月十五日 辰时,高丽都城 平壤城外
晨雾尚未散尽,平壤城的城楼上却已布满了守军。金明浩亲自站在城楼中央,身旁是紧握武士刀的倭国武士,他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大盛军队,以及那十门对准城楼的红衣大炮,眼神里满是孤注一掷的疯狂。
“传本王命令!任何人敢言降,立斩不赦!” 金明浩的声音嘶哑却坚定,“平壤城城高墙厚,粮草充足,只要咱们守住十日,倭国的援军就会赶到!到时候,定能将叶青这伙人赶出高丽!”
城楼下,叶青勒住马缰,看着城楼上负隅顽抗的金明浩,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抬手示意,穆桂英立刻上前,朝着城楼喊道:“金明浩!你勾结倭寇,叛乱弑君,如今已是穷途末路!若你现在打开城门投降,尚可留你全尸,若再抵抗,休怪我大盛兵不客气!”
金明浩探出身,朝着下方唾了一口:“叶青!你不过是大盛的一条狗,也敢来管我高丽的事!想让我投降?做梦!有种你就攻上来,看看我平壤城的守军,是不是好欺负的!”
“冥顽不灵!” 叶青眼神一冷,抬手挥下,“开炮!”
“轰隆 —— 轰隆 ——” 十门红衣大炮同时点燃引信,轰鸣声震耳欲聋,炮弹如流星般朝着城楼飞去。城楼上的守军还没反应过来,便被炮弹炸得血肉横飞,城楼的墙体更是被轰出一个个巨大的缺口,砖石与木屑飞溅,烟尘弥漫。
第一轮炮击过后,城楼上的守军已乱作一团,不少人吓得跳下城楼逃跑,金明浩也被气浪掀倒在地,嘴角溢出鲜血。那几名倭国武士连忙将他扶起,语气急切:“大王!大盛的红衣大炮太过厉害,平壤城守不住了!咱们快撤吧!”
金明浩看着城外再次装填炮弹的大炮,又看了看城内慌乱逃窜的百姓,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他咬了咬牙,狠声道:“撤!咱们往南方逃,去投奔倭国援军!”
罢,金明浩在倭国武士的保护下,顺着城楼的密道逃下,一路朝着王宫后方跑去,很快便带着亲信与残余的叛军,从平壤城的南门逃了出去。
城楼上的守军见首领逃跑,更是无心抵抗,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叶青见状,下令停止炮击,朝着赵云与花木兰道:“子龙,你率军入城,安抚百姓,清理城内残余叛军,务必保护好王宫与百姓安全;木兰,你立刻率五千骑兵,追击金明浩,务必将他拦下,不能让他逃到南方与倭国援军汇合!”
“属下遵令!” 赵云与花木兰齐声应下,各自率军行动。
叶青翻身下马,金智秀连忙从马车上下来,走到他身边,看着眼前残破的城楼,眼中满是复杂:“国公大人,平壤城…… 终于破了。”
“这只是开始。” 叶青伸手握住她的手,语气沉稳,“金明浩还没抓到,倭国的援军也还没到,咱们还不能掉以轻心。走,咱们进城,去看看你父亲的情况。”
两人并肩走进平壤城,城内百姓见大盛军队入城,不仅没有恐慌,反而纷纷走上街头,朝着他们跪拜。不少百姓口中还喊着 “公主千岁”“感谢兵”,显然早已听闻金智秀归来的消息,对叛军早已不满。
王宫之内,赵云正指挥士兵清理残余的叛军。见到叶青与金智秀进来,赵云上前禀报:“主公,王宫之内的叛军已基本清理完毕,共斩杀叛军三百余人,俘虏五百余人。只是…… 高丽国王金允浩,已被叛军囚禁多日,身体虚弱,刚刚被发现时,已昏迷不醒,太医正在诊治。”
金智秀脸色一变,连忙朝着内殿跑去。叶青紧随其后,走进内殿,只见一名白发老者躺在床榻上,面色苍白,气息微弱。太医正为他施针,见金智秀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公主殿下,国王陛下只是长期被囚禁,营养不良,加上受了惊吓,并无性命之忧,待施针后,再好好调理几日,便可苏醒。”
金智秀松了口气,泪水却忍不住滑落,她坐在床榻边,握住父亲的手,轻声道:“父王,女儿回来了,您放心,叛乱已经平定了,女儿再也不会让您受委屈了。”
叶青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却在盘算着追击金明浩与应对倭国援军的事。他知道,金明浩逃到南方,必定会与倭国援军汇合,到时候,一场更大的战斗,还在等着他们。
而此时,城外的旷野上,花木兰正率领五千骑兵,朝着南方疾驰而去。远处的地平线上,金明浩带着残余的叛军,正狼狈地逃窜,却不知,死亡的阴影,已悄然笼罩在他们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