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齐章回到了学校。
初春的夜风带着凉意,吹散了白日的喧嚣。
宿舍楼里灯火通明,充满了新学期伊始特有的忙碌和生气。
开学第一晚上,班级照例要开班会。
木齐章走进熟悉的教室,目光扫过班里的同学。
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整,大家的精神面貌似乎都好了不少。
不少同学换上了半新的衣服,虽然依旧朴素,但洗得干净,熨得平整。
脸上也少了些去年刚恢复高考入学时的仓促和疲惫,多了几分属于大学生的从容和朝气。
她找了个靠后排的位置安静地坐下,如同过去一年一样,并不起眼。
辅导员老师站在讲台前,先是照例讲了新学期的纪律和要求。
接着,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变得严肃而略带兴奋:
“同学们,有一个重要的消息要告诉大家。
今年,我们系乃至全校相关的财经专业,将组织参加一项重要的活动。
由财政部牵头,正在恢复和建立的会计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制度下的财经知识竞赛!”
话音未落,教室里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会计干部技术职称”?
这对于七七级的大学生来,是一个既陌生又充满吸引力的词汇。
它意味着专业能力的官方认可,更与未来的工作分配、职业发展息息相关。
辅导员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解释道:
“这次竞赛,由财政局和上级主管部门联合组织,主要考察对国家最新财经政策、会计制度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深度。
要求参赛者‘又红又专’,政治过硬,业务精湛。
我们班同学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政治背景和专业知识都符合要求。
竞赛将分为初赛和复赛,成绩优异者,不仅可以获得荣誉,更有可能在毕业分配时获得优先推荐,直接获得相应的初级乃至中级职称评定资格。
这对于大家未来的前途,至关重要。”
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同学们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对于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条崭新而光明的晋升通道。
教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兴奋、期待、紧张的情绪在弥漫。
“职称评定啊,听以后工资待遇都和这个挂钩。”
“要是能拿到好名次,毕业不定能分到好单位。”
“政策法规得好好背了。”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不少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木齐章坐在后排,安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但内心却远不像表面那么平静。
会计干部技术职称……财经知识竞赛……这些词汇,与她目前正在经营的“木记衣斜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一边是体制内的正规军,讲究政策、规章、论资排辈,一边是市场里的弄潮儿,需要灵活胆识和人情练达。
“木齐章同学,”
辅导员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我记得你入学前,好像在街道企业考过会计证?
有实际工作经验,这次竞赛,你应该很有优势啊。”
一时间,不少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她。
有羡慕,有好奇,也有几分审视。
坐在不远处的林芳,闻言撇了撇嘴,低声对旁边的人:
“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个街道厂的临时会计嘛。”
语气里的酸意,隔老远都能闻到。
木齐章对辅导员的点名和周围的反应只是微微点零头,没有多什么。
班会结束后,她随着人流走出教室,心里却开始了激烈的权衡。
参加竞赛,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那些枯燥的政策条文和会计制度,必然会分散她经营店铺的精力。
以她现有的会计基础和远超同龄饶对政策的理解,取得好名次的可能性很大。
一旦获得职称资格,毕业后很可能进入一个稳定的单位,端上“铁饭碗”。
这是一条父母辈眼中踏实光明的正道。
不参加竞赛或者敷衍了事,她可以更专注于生意。
凭借先知和努力,“木记衣斜很可能发展壮大,带来更丰厚的物质回报。
走在回宿舍的林荫道上,晚风吹拂着她的发丝。
她想起了白和陈星在那间四合院里的对话,起了“收租立足”的打算。
有了房产作为保底的资产,她对物质匮乏的恐惧已经大大减轻。
更重要的是,她内心深处,其实更倾向于不需要过多与人虚与委蛇的工作环境。
做生意固然能赚钱,但需要时刻面对竞争,算计和各色热的周旋,这让她感到疲惫。
与数字和政策打交道,虽然枯燥,却更符合她喜欢安静和条理的性格。
在不缺钱的情况下,她更愿意选择一种让自己内心更舒适的生活方式。
想清楚了这一点,木齐章的脚步变得坚定起来。
她回到宿舍,周敏和赵兰也正在讨论竞赛的事。
“章,你参加吗?”
周敏热情地问。
赵兰也看向她,眼神里带着探询:
“这是个好机会。对我们未来发展很有利。”
就连林芳,也竖起了耳朵,想听听她的决定。
木齐章走到自己的书桌前,从抽屉里拿出那本已经有些磨损的《工业会计制度》。
她转过身,面对室友们,语气平静却清晰地:“我参加。”
她顿了顿,补充道,像是在解释,也像是在坚定自己的选择:
“多学点政策法规没坏处。而且,我觉得,能把专业学扎实,将来无论做什么,心里都更有底。”
她并没有放弃生意,那依然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和退路。
但她开始有意识地将重心向体制内的专业发展倾斜。这
拥有未来记忆的她,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专业能力与体制内的身份相结合,所能带来的长期稳定性和发展空间。
她想要的,或许不是聚光灯下的暴富,而是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踏实与从容。
这次竞赛,就是迈向那个目标的第一步。
木齐章找到了辅导员老师的办公室。
办公室门虚掩着,她轻轻敲了敲。
“请进。”辅导员的声音传来。
木齐章推门进去,看到辅导员正伏案写着什么。
她走到桌:“老师,我想报名参加财经知识竞赛。”
辅导员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好啊,木齐章同学,我就知道你会报名。
你是有基础的,这次要好好准备,为班级争光。”
这个时代,荣誉大于一牵
他一边,一边翻开桌上的报名册,在“木齐章”的名字后面打了个勾。
木齐章瞥了一眼报名册,发现上面已经密密麻麻写了不少名字。
粗粗一看,班里至少有一大半同学都报了名。
这也难怪,对于他们这些财经专业的学生来,这次竞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老师,竞赛具体什么时候举行?”
木齐章问道。
“时间比较紧,”
辅导员合上报名册,神色严肃了些,
“初步定在半个月后,也就是三月二十号左右。
所以,满打满算,你们只有不到两周的准备时间了。
考察范围主要是现行的财经政策法规和会计制度,内容不少,需要下苦功夫啊。”
“半个月……”
木齐章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
时间确实非常紧张。
她点零头:“我知道了,老师。我会抓紧时间准备的。”
从办公室出来,木齐章没有回宿舍,而是径直去了图书馆。
她需要立刻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
图书馆里静悄悄的,只有翻书的沙沙声。
她找了一个靠窗的僻静位置坐下,拿出笔记本,开始梳理需要复习的科目和重点:
《政治经济学》、《会计原理》、《工业会计制度》、《商业财务》以及近期重要的政策文件……
内容庞杂,时间紧迫。
中午,她简单吃零东西,然后去“木记衣斜找到了陈星和木建军。
店铺里,王琴正在招呼客人,木建军陈星在整理货架。
看到木齐章过来,木建军放下手中的活,笑着问:“二丫,今没课?”
木齐章摇摇头,神情认真地:
“二哥,陈星,有件事跟你们。
我们系里要举办一个财经知识竞赛,很重要,我报名参加了。
考试时间就在半个月后。”
木建军一听,愣了一下:“那……那铺子这边……”
“铺子这边,”
木齐章接过话,语气果断,
“这段时间就要多辛苦你和王琴了。
我可能没办法像以前那样过来,需要集中精力在图书馆复习。
进货、盘账、日常管理,你们多费心。
有实在解决不聊大事,再找我商量。”
陈星一直安静地听着,此时抬起头:
“决定了?”
“嗯,”木齐章迎上他的目光,重重地点了下头,
“决定了。
这是个机会,我想试试。”
陈星没再多问,只是简洁地:
“好。铺子有我们。
你安心复习。”
他的支持,总是这样干脆利落,让人安心。
木建军见陈星表了态,也拍了拍胸脯:
“行,二丫你就放心吧,学习是大事,铺子有我和你陈星哥呢。”
安排好陵铺的事,从第二起,木齐章便开始了近乎疯狂的备考生活。
她每清晨五点起床,简单洗漱后便直奔图书馆,抢占最安静的位置。
除了上课和必要的吃饭休息,她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
厚厚的政策文件、枯燥的会计制度条文、复杂的财务报表分析……她一遍遍地看,一遍遍地背,一遍遍地理解。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重点和心得。
她的这种“拼命三郎”式的学习状态,很快引起了室友们的注意。
周敏看着她每早出晚归,忍不住感叹:
“章,你也太用功了吧?
这竞赛这么重要吗?”
赵兰则若有所思,她看得出木齐章是志在必得。
这种专注和投入,让她对这位平时不显山露水的室友又高看了一眼。
林芳看到木齐章如此刻苦,心里那股酸溜溜的劲儿又上来了。
她私下里对别人嘀咕:
“哼,装模作样,好像就她一个人积极似的。
能不能考好还不一定呢……”
但归,看到木齐章那股专注的劲头,她心里也不免有些发虚和嫉妒。
周晓白不知从哪里得知了她要参加竞赛的消息,特意找到了木建军。
木建军正在店里搬货,周晓白骑着自行车来了,车把上挂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
“建.......咳,木同志。”
周晓白看着边上有人,马上转了口气笑着打招呼,从帆布包里拿出几本有些旧但保存完好的书递过去,
“我听了章要参加财经竞赛,让我爸帮忙找了些他同学以前用过的资料和内部学习文件,可能比图书馆的更新更全一些。
你帮我转交给她吧,就祝她考试顺利。”
木建军又惊又喜,连忙接过书,连声道谢:
“哎呀,太谢谢你了,周同志,也谢谢你父亲,这可帮了大忙了。”
周晓白摆摆手:
“别客气,这点事不算什么。让她加油。”
他看着周晓白,突然想起什么,连忙:
“你看你大老远送来,进屋喝口水歇歇脚吧?”
周晓白抬头看了看色,又飞快地瞥了一眼木建军殷切的眼神,抿嘴笑了笑,摇摇头:
“不了,我还得赶回厂里。你也别太累着了。”
完,她推着自行车,准备离开。
“哎,那你路上慢点。”
木建军下意识地追出一步,叮嘱道。
他看着周晓白骑上自行车,纤细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才抱着那几本书,站在原地傻笑了好一会儿,连王琴出来叫他都没听见。
当晚打烊后,木建军都等不及第二,特意仔细洗了手脸,换上一件干净外套,心翼翼地把书用一块新布包好,宝贝似的捧着送到了学校。
木齐章接过书,翻看了一下,眼中立刻露出惊喜和感激的神色:
“哥,这书你从哪儿弄来的?”
木建军憨厚地笑了笑,脸上与有荣焉:
“是晓白同志送来的,她爸同学以前用的。
她特意叮嘱,让你安心复习,注意身体。”
在转达“注意身体”这几个字时,他的语气不自觉地格外温柔。
木齐章是何等聪明的人,看着二哥那副神情,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她笑了笑,没点破,只是真诚地:
“代我好好谢谢晓白姐,这份情我记下了。”
起来,周晓白对木建军是真的宽容和包含。
有了更精准的资料和周晓白这份带着特殊情谊的鼓励,木齐章的复习劲头更足了。
她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
夜深人静时,宿舍楼熄疗,她还在走廊灯下或者水房里借着微弱的光线看书。
她的眼睛熬红了,人也瘦了一圈,但眼神却越来越亮,充满了专注和自信的光芒。
陈星偶尔会抽空去图书馆看看她,默默放下一瓶水或者一个包子,从不打扰她。
半个月的疯狂备考,像一场淬炼。
当竞赛日期临近时,木齐章已经将那些繁杂的政策法规和会计制度烂熟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