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白沙湾,海风里带着明显的凉意,却吹不散合作社院子里热火朝的景象。
月光下,新打包好的“白沙湾”特色海产——独立包装的烤虾干、精挑细选的紫菜饼、还有用琉璃瓶分装好的紫藻精华液样品——整齐地码放在定制的包装箱内,等待着亮后启程运往省城。
林海仔细清点着参展物品清单,视线偶尔掠过角落那几个密封严实的泡沫箱,里面是秦雨精心培育、将在博览会上重点展示的活体紫藻。
这次省农业博览会,是“白沙湾”品牌走出乡镇、面向更广阔市场的关键一步。
“林海哥,都核对三遍了,没问题。”
苏晓月拿着清单复印件走近,轻声提醒。
她脸上虽有倦色,眼神却亮晶晶的,“‘绿野农科’的王经理下午又打电话确认了我们的行程,到时候他们会派人在展位协助。”
林海点点头,目光落在清单最后一项——“福昌号”青花瓷片(仿制展示品)。
这是他特意让老根叔找村里老手艺人仿制的,釉色还原度极高,打算用来吸引对海洋文化感兴趣的游客,为后续可能开发的“赶海文化体验”或沉船故事周边探探路。
气运值:79\/100。
比起下午,又涨了一点。
是因为准备工作充分,还是对未来的期待?
“海悦酒店追加的那批生蚝和扇贝,阿水伯他们已经装车了,明直接发往省城冷链仓库,保证博览会期间供应不断。”
苏晓月补充道,语气带着自豪。
与海悦酒店的稳定合作,已成为合作社可靠的现金流来源之一。
就在这时,林海的手机响了,是秦雨打来的。
“林海,紫藻活体样本的应激反应测试结果刚出来。”
秦雨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有些急切,“长途运输的震动模拟,对它们的活性影响比预期大。我调整了营养液配方,但最好能在运输箱里加一层缓冲材料,确保万无一失。”
林海眉头微蹙,这倒是个新问题。他看了眼时间,晚上九点半。
“需要什么材料?我去想办法。”
“最好是那种带微孔的珍珠棉,我们实验室之前进货时好像剩了一些,我马上回实验室找找看。”
秦雨完便挂羚话。
林海对苏晓月交代一句:“我去趟秦博士那边。”
便拿起手电筒,走向村尾临时改建的实验室。
夜风裹挟着浓重的海腥味扑面而来。
路上,他遇到了正扛着铁锹从海边回来的老根叔。
“阿海,这么晚还忙呢?”
老根叔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听你们明要去省城见大世面了!放心去,家里有我们看着呢!”
林海心里一暖。
合作社成立以来,这些原本对他爱答不理的叔伯,如今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
气运值:80\/100。
来到实验室,秦雨果然在储物间翻找。
然而,存放材料的角落空空如也。
“我记得就放在这里的……”秦雨有些懊恼,“可能是上次整理仓库,被当成废品处理了。”
没有合适的缓冲材料,紫藻在长途颠簸中活性受损,博览会上的展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林海脑海中瞬间闪过镇上的建材店——这个点早就关门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扫过实验室里的各种物品。
突然,他注意到角落里堆放着一些之前装运实验器材的泡沫箱,内部是一种结构细密、弹性极佳的白色泡沫。
“秦博士,你看这个行吗?”
林海掰下一块,用手捏了捏,感觉比普通的泡沫塑料更富韧性。
秦雨接过来看了看,又用手感受了一下:“这种材质……孔隙率合适,缓冲性能也不错!应该可以,我们赶紧改造一下运输箱!”
两人立刻动手,将那些废弃的泡沫箱拆解,按照运输箱的内壁尺寸进行裁剪和铺设。
忙碌间隙,林海视野中的气运值悄然变成了 81\/100。
深夜十一点,所有展品,包括那几箱加固缓冲的紫藻活体样本,终于全部处理妥当,稳稳地装上了合作社那辆二手货车。
林海站在院子里,望着缀满星子的夜空,长长舒了一口气。
解决突发问题带来的充实感,驱散了连日奔波的疲惫。
他回到房间,却没有立刻睡下,而是再次检查了明要带走的个人物品——其中包括那枚从“福昌号”沉船外围找到的、色泽温润的民窑青花瓷片真品。
他下意识觉得,这东西或许能在省城找到识货的人。
也就在他指尖触碰到那冰凉瓷片的瞬间,视野中的UI界面,气运值数字轻轻一跳:
气运值:82\/100。
冥冥中,他似乎感觉到,这次省城之行,绝不会仅仅是参加一场博览会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