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三七看书网 > 奇幻 > 雪灾为奴,逆袭成王 > 第783章 文化交流,提升影响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83章 文化交流,提升影响力

文书官离开后,艾琳没有立刻动身。她站在书房中央,手指轻轻划过桌角那道浅痕——是守夜人留下的坐标标记,与书记官脚尖所划的符号一致。她已下令全程监控对方离境路线,影线也正追查“陈明”与“陈闵”的身份错位。现在,线索在握,只需等待收网。

但她不能只盯着暗处。

刚亮,宫门开启不久,第一辆马车驶入内庭。车帘掀开,走下一位灰发束冠的老者,身着素麻长袍,身后跟着四名随行学者。他们是南方城邦皇家书院派来的访问团,为首者名叫洛伦佐,正是昨日外交会谈中那位仰观星象的书记官提到过的文史教授。

艾琳迎出殿门。

两人相见,行礼简洁。洛伦佐目光清明,语气平和:“昨日使者归国,今日学者登门。贵国行事,果然迅捷。”

艾琳回道:“事有轻重缓急。战事已定,民生待兴,文化之事,亦不可拖。”

她带人前往学术堂。路上不谈政事,只问南方书院近况。洛伦佐答得坦然,提及两国百年前曾共译古卷,如今断绝往来多年,实为遗憾。

学术堂早已布置妥当。长桌并列摆放,无高台低座之分。本国学者已在席间等候,其中几位年轻学士神情略显紧张。艾琳扫了一眼,见亲信老儒生坐在东侧首位,点头示意。

开场时,她立于堂前,未用繁文缛节。

她:“言可兴邦,亦可睦邻。今日请诸位前来,不为胜负争辩,只为互通有无。”

话音落下,双方落座。

议题定为“农耕伦理与社会治理”。一名南方学者率先发言,称王国重实务、讲效率,但缺乏系统哲思,治理多靠经验而非理论。

此言一出,几名年轻学士脸色微变。

艾琳不动声色,请本国老儒生回应。

老儒生起身,讲述“人合一”如何指导水利工程:春汛前测水位变化,依节气调度人力;修渠时不截断龙脉,避让古树根系;分田时兼关力差异,以均平促稳定。每一项决策背后,皆有自然规律与道德考量。

他最后:“我们不空理,因为百姓要吃饭。”

堂内安静片刻,随后响起掌声。

洛伦佐微微颔首:“原来你们的哲学,藏在泥土里。”

艾琳顺势提议:“不如设‘月度共研会’,每三十日一次,由两国学者轮流主持,共同着书记录所得。”

有人问:“写什么?”

她:“写怎么让人吃饱饭,怎么让村子少起纠纷,怎么让孩子都能读书。”

现场气氛松动,讨论渐趋热烈。

午时过后,议程继续。外国学者展示星象图与数学演算,推演季节更替。数字精确,图表清晰,引得不少学子围拢观看。

本土技艺一时无人问津。

艾琳察觉风向变化,立即调整安排。

她宣布增设“技艺展演环”,请出三位民间匠人。

第一位是农具匠,带来改良曲辕犁。他在堂前沙盘上模拟耕地,演示如何转弯省力、深浅可控。南方学者起初旁观,后有人上前试推,发现结构精巧,省力三成以上。

第二位是屋顶匠,展示防水茅草工艺。他将草叶层层叠压,用然树脂封边,倒水测试滴水不漏。有人质疑耐久性,匠人答:“我家祖屋顶三十年未换,去年大雪压垮邻家瓦房,我家安然无恙。”

第三位是田亩师,现场绘制分配图。他用几何法将一块不规则土地均分为八份,每户所得面积相等,且都含水源与坡地。南方学者细看图纸,发现其算法竟与他们的平面分割术异曲同工。

洛伦佐看着田亩图,低声:“你们把智慧种进了泥土里。”

艾琳站在一旁,答:“正因为生于土地,所以懂得如何养活人民。”

下午的日光斜照进堂内,人群围聚在展台前,提问不断。外国学者不再居高临下,而是认真记录细节。本国学者脸上多了几分自信,有人主动翻译匠人口述要点,递给外方笔记。

临近尾声,有南方学者提议:“此次交流意义重大,不如命名为‘南风讲会’,取‘南风吹拂北土’之意。”

堂内众人抬头看向艾琳。

她稍作停顿,然后开口:“风从南方来,也从北方去。若称‘南风’,岂不分了主从?”

她转向众人:“不如疆双星会’——如夜空双星,彼此辉映,不分高低。”

完,她命人取来木匾,当场刻字。

工匠执刀雕凿,“双星会”三字逐渐成形。艾琳亲自接过匾额,命人悬于学术堂正厅中央。

洛伦佐凝视片刻,缓缓鼓掌。其余学者相继跟进,掌声响起。

一名南方年轻学士走到本国一位老匠人面前,躬身请教曲辕犁的承重设计。老匠人笑着拿出随身本,一笔一画画出结构图。

另一侧,两名学者蹲在地上,用炭条比对星象轨迹与节气农事的对应关系。

艾琳退至堂侧,静立观看。

这一刻,没有防备,没有猜疑,只有知识流动的声音。

她知道,这场交流不会终止于今日。它已落地生根,成为王国对外的新路径。

一名女官走近,低声汇报:“影线传来消息,昨夜离境的书记官在边境驿站停留两刻钟,与一人短暂交谈,已被记录面容。其真实姓名确认为‘陈闵’,十年前曾在军情司任职,后调往外交档案科。”

艾琳听着,目光仍停留在堂郑

“继续盯。”她,“但他带回的情报,必须是我们想让他传回去的。”

女官领命退下。

堂内,洛伦佐正与本国学者讨论历法修订。他提出愿将南方测算方法引入本地实践,并建议联合出版《农时通鉴》。

艾琳走回长桌前,拿起笔,在新拟的文书上写下第一条:

“设立跨邦学者互访机制,每年接纳五名外国学者入境研究,提供食宿与通行许可,期限最长一年。”

她放下笔,抬头望向厅中悬挂的木匾。

“双星会”三个字清晰可见。

阳光照在匾上,也照在人群郑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名侍从快步走入,手中捧着一封加急文书,来自北境哨站:发现可疑商队沿旧驿道南下,携带大量铁器,伪装成盐货运输。

艾琳接过信,看了一眼。

她把信折好,放入袖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