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三七看书网 > N次元 > 深渊毕业礼 > 第348章 周郎顾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曲有误,周郎顾。” ——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柴桑,都督府。

相较于江夏行辕的简朴忙碌,此处更多了几分江东水乡的精致与威严。甲士肃立,旌旗招展,空气中弥漫着临战前的紧张与一种属于胜利者的自信气息。周瑜已从鄱阳湖赶回,并以雷霆手段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如今,他便是这江东抗曹势力的实际统帅。

李婉晴作为诸葛亮随行文书人员之一,得以进入这座象征着江东最高军权的大厅。她低眉垂目,跟在诸葛亮身后,但【洞察】赋已全力开启,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扫描着大厅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丝气息。

主位之上,端坐一人。年约三旬,姿质风流,仪容秀丽,头戴青巾,身着锦袍,虽未披甲,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统帅气度。他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目光明亮如星,正与诸葛亮寒暄。这便是周瑜,周公瑾。

“孔明先生远来辛苦,瑜军务缠身,未能远迎,还望恕罪。”周瑜声音清朗,言辞客气,但李婉晴能敏锐地感觉到,那温和笑容之下,是如同鹰隼般锐利的审视。他的目光在诸葛亮身上停留片刻,便似不经意地扫过其身后的随从,在李婉晴身上略有停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公瑾兄言重了,亮为两家联盟之事而来,何谈辛苦。”诸葛亮羽扇轻摇,神态自若。

双方落座,谈论起当前局势。周瑜对曹操大军压境似乎并不十分忧虑,言语间反而透露出对己方水军的强大自信。他谈论水战之法,排兵布阵,引经据典,才华横溢,令人心折。诸葛亮则适时附和,言辞精妙,两人看似相谈甚欢,但李婉晴却从这和谐的表象下,嗅到了一丝隐晦的较量与试探。周瑜在展示肌肉,也在评估诸葛亮的深浅。

忽然,周瑜话锋一转,目光再次落向李婉晴,笑道:“听闻孔明先生身边有一位女司马,于军务粮秣颇有见地,连子敬(鲁肃)都赞不绝口,想必就是这位了吧?”

李婉晴心中微凛,知道该来的总会来。她起身,恭敬行礼:“末将李婉晴,见过周都督。鲁先生过誉,婉晴愧不敢当。”

周瑜摆了摆手,笑容温和,仿佛只是闲话家常:“李司马不必过谦。如今曹贼势大,其水师战舰连接,横亘江上,声势骇人。不知李司马对此,有何高见?”

这一问题看似随意,实则凶险。若李婉晴回答得过于肤浅,会显得刘备军中无人,连带诸葛亮也面上无光;若回答得过于深入,显露锋芒,则可能引起周瑜更深的忌惮,甚至被视为需要打压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她不能僭越,抢了诸葛亮的话语权。

电光石火间,李婉晴的【潜意识宫殿】已模拟了数种回答方式。她垂下眼睑,语气谦逊而平稳:“都督面前,末将岂敢妄言‘高见’。曹军水师虽众,然其战舰乃北方打造,不惯江浪,士卒多北人,不习水性,此为其短。我军……与贵军,”她巧妙地将“我军”扩展为孙刘联军,“据有长江险,水军精锐,更兼江东儿郎熟悉水战,民心可用,此为我长。”

她避开了具体战术,只从宏观的优劣对比入手,这是最稳妥也是最能被双方接受的法。

周瑜不置可否,依旧带着那抹令人捉摸不透的笑意:“哦?依李司马之见,仅凭这些,便可胜那八十万曹军么?”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仿佛在打着拍子,目光却紧盯着李婉晴。

压力陡增。李婉晴感觉到诸葛亮的目光也似有若无地落在自己身上,带着一丝默许与考验。她知道,必须再点什么,不能止步于此。

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迎向周瑜的视线,声音依旧平稳,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引导性:“时、地利、人和,三者得兼,方有胜算。如今地利在我,人和初聚,所欠者,或为时。然长江气象万千,水火无常势,若能善加引导,借得‘东风’,或许……一把火,便能烧尽这连樯橹。”

她没有直接“火攻”,但“借东风”、“一把火”的暗示已经足够明显。这既回应了周瑜的问题,指出了破敌的关键方向(暗合周瑜心中或许已在酝酿的火攻之策),又将最终的执行与更玄妙的“时”挂钩,显得不那么咄咄逼人,同时也将功劳的预期归于“意”与执行者(江东水军),姿态放得极低。

周瑜敲击桌面的手指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精光,那审视的目光似乎柔和了些许。他深深看了李婉晴一眼,随即哈哈一笑,转向诸葛亮:“孔明先生,你这位司马,见识不凡,言辞更是滴水不漏,难得,难得啊!”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公瑾兄过奖,年轻人,还需磨练。”

这场暗藏机锋的问询,终于告一段落。李婉晴暗暗松了口气,知道自己这番应对,算是勉强过关。她既展现了应有的见识,没有给诸葛亮丢脸,又没有过度张扬,引火烧身,更重要的是,她那关于“火”的暗示,或许已经在周瑜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或至少,让他觉得此女懂事,知进退。

离开都督府时,李婉晴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府门。周瑜,这位江东的擎之柱,比他想象的更加敏锐,也更加……危险。与他的交道,必须如履薄冰。

【李婉晴:魅力+1(在周瑜面前举止得体,言辞得当)】

【洞察+1(敏锐察觉周瑜的试探与隐藏的意图)】

【谋略+1(巧妙应对刁钻问题,既展现价值又不露锋芒)】

【获得状态:引起周瑜注意(中性,可能带来机遇或风险)】

【校长评语:完美的平衡术!李婉晴学员在江东核心人物周瑜面前的首次亮相,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外交应对。面对周瑜看似随意实则尖锐的提问,她精准地把握了分寸:以谦逊姿态开局,以宏观分析稳住阵脚,最后以隐晦的“火攻”暗示投石问路,既展现了战略眼光,暗合周瑜可能的心思,又将自身定位在辅助与建议者的角色,完美避开了可能引发的忌惮。这不仅需要极高的智慧,更需要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自身位置的清醒认知。在诸葛亮与周瑜这两位绝世英才的夹缝中,她成功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