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月湖归来,那块来自湖底深处、触手冰凉、内部却仿佛蕴藏着星云漩涡的墨黑色陨石碎片,被姚浏和木曲儿如同供奉圣物般,安置在一个铺着深蓝色鹅绒的精致木匣郑它静静地躺在书房书架的最高一层,一个既不显眼又不会被轻易触碰的位置。它不再仅仅是一块奇特的石头,而是成为了一个确凿的物证,一个连接着生死之谜、能力之源,以及他们之间重塑的纯粹情感的、沉甸甸的象征。
它的存在,仿佛自带一种无形的稳定场域。姚浏能清晰地感觉到,只要身处这间书房,靠近这个木匣,他脑海中那片因能力衰退而变得模糊、滞涩的“心湖”,便会得到一种温和的、持续的滋养。那并非强烈的刺激,更像是一股清冽的、源自亘古的泉眼,无声地浸润着他干涸的精神本源。记忆混淆的现象虽然没有立刻消失,但发作的频率和强度都显着降低了,那些外来的记忆碎片不再像以往那样蛮横地抢夺他意识的主权,而是变得温顺、边缘化,仿佛被一股更强大的、属于他自身的能量场所压制。
更重要的是,他与木曲儿之间那层因商业诱惑而产生的坚冰,在蓝月湖畔那场直面过去、共同探寻根源的旅程中,彻底消融了。他们找回了那种无需言语、一个眼神便能心领神会的默契。木曲儿不再为经济压力而焦虑地寻求“捷径”,姚浏也不再因内心的恐慌而封闭自我。他们达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能力的存续与价值,必须建立在情感纯粹与自主意志的基石之上,任何外部的染指都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灾难。
然而,蓝月湖底的发现,以及姚浏能力与陨石之间那奇异的共鸣,终究是一个无法被长期掩盖的秘密,尤其对于早已将目光投向这里的某些力量。
赵志远的再次来访,在一个雨丝纷飞的午后,显得并不突兀。他依旧穿着那身标志性的深色夹克,表情是一贯的冷静克制,但那双锐利的眼睛里,却比以往多了一丝难以掩饰的、属于科学探索者的灼热光芒。他没有绕圈子,在客厅落座后,目光便若有若无地扫过书房的方向,开门见山:
“姚先生,木女士,我们注意到,近期关于蓝月湖的一些非公开监测数据,出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微波动。结合我们之前掌握的信息,以及周振雄教授事件后能力的异常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你们可能接触到了……某种与姚先生能力相关的关键物质。”
他的用词极其谨慎,但指向性明确。姚浏和木曲儿对视一眼,心中了然。在国家机器面前,想要完全隐藏这样的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
姚浏沉默了片刻,没有否认。他起身走进书房,捧出了那个深蓝色的木匣,在赵志远面前轻轻打开。
当那块墨黑色、内部流淌着暗蓝光晕的陨石碎片暴露在空气中时,赵志远那万年不变的表情,终于出现了一丝细微的裂痕。他的呼吸几不可察地急促了一瞬,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紧紧锁定在碎片之上,充满了惊叹与审视。
“就是它……”他低声自语,仿佛确认了某个重大的猜想。
“我们也是在偶然间发现的。”姚浏平静地陈述,省略了具体过程,“它似乎……与我的能力有关。”
“不是似乎,是肯定。”赵志远抬起头,眼神恢复了冷静,但那份灼热并未褪去,“我们之前的初步研究就指向,你的能力波动并非纯粹的精神现象,其能量特征与已知的任何生物电或脑波都不同,更接近于某种……我们尚未认知的物理场。这块……物质的出现,完美地印证了这一点。”
他提出,希望将这块陨石碎片带回隶属于国家的最高级别保密实验室,进行一系列非破坏性的、绝对安全的精密分析。“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成分,它的能量辐射特性,它与你能力连接的机制。这不仅仅是出于对‘异常现象’的管控需求,更是人类认知边界的一次可能突破。而且,”他看向姚浏,语气郑重,“如果能够解析其原理,或许能够找到方法,更有效地帮助你控制和运用你的能力,甚至……降低其使用对你造成的负担。”
最后一点,精准地击中了木曲儿内心最深的期盼。她看向姚浏,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担心这唯一的“源头”被带走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又渴望科学的力量真的能带来减轻姚浏痛苦的希望。
姚浏抚摸着木匣边缘,感受着指尖下那仿佛与自身心跳隐隐共鸣的冰凉触福他知道,将碎片交出去,意味着秘密的进一步公开,意味着他将更深地卷入国家层面的研究体系。但另一方面,他对自身能力的根源同样充满了困惑与求知欲。张大师的指引让他明白了心绪的重要性,但这块陨石,显然是从物理层面揭示了能力的载体。了解它,或许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
在木曲儿担忧的目光中,在与赵志远长达半时的、涉及安全保障、研究范围、知情权等细节的严肃沟通后,姚浏最终做出了决定。他同意将陨石碎片借出进行研究,但附加了极其严格的条件:研究过程他必须有知情权,碎片不得离开指定实验室,不得进行任何可能损坏它的测试,并且在研究结束后必须完整归还。
赵志远代表官方,郑重地接受了所有条件。
陨石碎片被带走的初期,姚浏确实感到了一种隐隐的不适,仿佛身体某一部分被暂时剥离,那种源自陨石的、温和的滋养感消失了。他的能力虽然没有立刻衰退回之前的模糊状态,但维持起来明显感觉更加费力,心湖的“水位”似乎在缓慢下降。
木曲儿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细微变化,更加悉心地陪伴着他,通过冥想、回忆和纯粹的情感交流,帮助他稳固着精神世界。
日子在一种混合着期待与隐隐不安的平静中度过。大约三周后,赵志远再次登门。这一次,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归还的木匣,还有一个体积不大、外观呈流线型银灰色、看起来像某种高端音频设备,却连接着几条柔性传感贴片的精密仪器。
“我们称它为‘共鸣仪’。”赵志远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罕见的、属于科研突破的兴奋,尽管他努力克制着,“初步分析结果远超想象。这块陨石的物质结构完全未知,不属于元素周期表上的任何已知元素。它持续散发着一种极其特殊且稳定的能量场,其频率……与姚先生你在使用能力时,我们监测到的异常脑波及生物场波动,存在高度契合的共鸣点。”
他指着那个银灰色的设备:“基于这个发现,我们尝试复制并微调了那种能量频率。这个‘共鸣仪’,可以模拟并释放出与陨石能量场相近,但强度和指向性可以被精确控制的谐振波。”他看向姚浏,目光灼灼,“理论上,它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暂时性地‘放大’你的感知能力,降低你调动自身精神力的负荷,就像……给你的‘心湖’提供一个外部的、可控的‘涌泉’。”
这个设想,与之前“前沿研究院”那种试图剖析、控制甚至复制的商业化路径截然不同。它更像是提供一种“辅助”和“支撑”,其基础建立在对能力根源(陨石能量)的尊重和理解之上。
姚浏和木曲儿的心,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科学奇迹”攫住了。希望如同被点燃的火苗,在眼底跳跃,但经历过能力衰退危机的他们,也本能地保持着警惕。
“有风险吗?”木曲儿急切地问,这是她最关心的问题。
赵志远没有回避:“任何作用于人体,尤其是作用于未知领域的干预,都存在理论风险。但目前所有的动物模型和体外模拟测试,都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损害。主要的潜在风险,在于能量放大后,可能带来的信息过载,以及……使用后的能量真空期。简单来,它可能像一剂强心针,效果显着,但药效过后,可能会有一段异常虚弱的时期。”
这个描述,让姚浏想起了他深度使用能力后的状态,只是不知道这“共鸣仪”带来的虚弱,会是何种程度。
在严格保密的环境下,第一次设备测试在赵志远安排的、一处隐蔽且拥有完善医疗保障的实验室进校姚浏躺在一张符合人体工学的舒适座椅上,木曲儿紧紧握着他的手,站在一旁,脸色因为紧张而微微发白。赵志远和几名穿着白大褂、神情专注的研究人员,在透明的隔间外操作着设备。
当那柔性的传感贴片贴上姚浏的太阳穴和后颈时,一股冰凉的触感传来。随着赵志远一声“启动”,姚浏感到一种奇异的、如同轻微电流般的酥麻感,从贴片接触点蔓延开来,并非不适,反而带着一种清爽的刺激。
紧接着,他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温和而庞大的能量,如同涨潮时的海水,从外部涌入他那片日渐干涸的“心湖”!这股能量并非强行注入,而是与他自身的精神本源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与协同,仿佛给他的“映照”能力,加上了一个功率强大却极其稳定的“探照灯”!
他无需像以往那样耗费巨大的心力去构筑“庭院”、去对抗干扰,他的心念微动,感知便如同水银泻地般,向着指定的方向(实验室隔壁房间放置的一件测试物品)蔓延开去。信息的清晰度、细节的丰富程度,远超他能力巅峰时期!他甚至能“看”到那物品上极其细微的磨损痕迹,能“听”到它被制造出来时,工匠手下那专注而平静的心绪回声!
这种轻松掌控、清晰感知的感觉,是他拥有能力以来从未体验过的!仿佛一直背负的千斤重担被瞬间卸下,一直模糊的视野被骤然擦亮!
测试只持续了短短三分钟。当设备停止运行,传感贴片被取下时,姚浏依旧沉浸在那种前所未有的、如同神明般洞察一切的奇妙感觉中,脸上甚至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丝震撼与迷醉的神色。
“感觉怎么样?”木曲儿迫不及待地俯身问道,声音带着期盼。
姚浏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激荡的心绪,刚想开口描述那惊饶体验,一股毫无预兆的、排山倒海般的虚弱感,如同内部引爆的炸弹,瞬间席卷了他的全身!
那不仅仅是精神上的疲惫,更像是一种生命能量被骤然抽空的极致匮乏!他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灰败,瞳孔微微涣散,刚刚还支撑着身体的手臂瞬间失去了所有力气,软软地垂落。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而缓慢地搏动,每一次跳动都带来一阵令人恐慌的窒息福冷汗如同打开了闸门,瞬间浸透了他的衣服,带来一阵阵畏寒的战栗。
“姚浏!”木曲儿的惊呼声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视野迅速被黑暗吞噬,意识如同断线的风筝,向着无底的深渊飘落。在彻底失去意识前,他唯一能模糊感受到的,是木曲儿紧紧抓住他的、那冰冷而颤抖的手,以及赵志远隔着玻璃传来的、急促而凝重的指令声。
希望的曙光刚刚显现,便立刻被更浓重的、关乎生命本源的阴影所笼罩。这“共鸣仪”带来的,究竟是救赎的阶梯,还是通往更快毁灭的捷径?答案,沉甸甸地压在了所有目睹这一幕的人心上,尤其是那颗因为极致担忧而几乎停止跳动的心脏——木曲儿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