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第1章 京城风云
十月的金秋,气已经开始了凉爽,微风习习,正是出门旅游,探亲访友的好时节。
上海火车站,人上人海,普通车厢人挤人,都被是硬塞进去了,两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很多人还站在桌板上的,老王还看见有些人实在进不去,就从窗户爬进去,他庆幸自己坐的是卧铺。
站台上,白雪和孙倩眼眶微红,依依不舍地拉着老王的手,千叮万嘱,直到火车汽笛长鸣,才一步三回头地下了车。
王臣最终还是选择了体验这个年代的特色——绿皮火车前往京城。
张敏帮他订的是卧铺票,晚上6点发车,时速大概80公里,预计第二下午才能抵达。
他打算到了之后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再慢慢图谋报仇与发展之事,此事关乎身家性命,需得周密筹划,急不得。
躺在略显狭窄的硬卧中铺,老王闭目养神,脑海中却不自觉地浮现出昨晚的荒唐景象。
原本在主卧与白雪缠绵后,她已疲惫睡去,自己也打算休息,毕竟第二要远行,加之晚宴上大家都喝了不少。
谁知孙倩那个狐狸精,竟偷偷溜了进来。
老王生怕吵醒身旁的白雪,想抱她回自己房间,她却死活不肯,非要在他的床上“学习外语”。
老王无奈,又念及即将分别,心下怜惜,便也由着她,使尽浑身解数让她心满意足。
早上醒来,又去了隔壁张敏家,陪她们母女三人用了早饭,结果……又被她们拉着做了一番“苦力”。
此刻躺在微微摇晃的火车上,老王竟感觉有些腰酸背痛,不由得在心中感叹:这齐人之福,也不是那么容易消受的,真是甜蜜的负担。
他对面的中铺也是个女人,约莫三十出头年纪,长得那叫一个水灵。
皮肤白皙细腻,透着健康的红晕,仿佛能掐出水来。
她一开口,更是吴侬软语,糯得人骨头都酥了半分,一听便知是江南水乡滋养出的女子,多半来自苏州。
两人起初只是目光偶然对上,微微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老王是面对着她侧卧的,这女人竟一路偷偷瞧了他好几个时。
也难怪,老王这张经过异能潜移默化改造、愈发俊逸非凡的脸,加上末世挣扎磨砺出的沉稳与掌控感,以及如今身处繁华蕴养出的从容气度,对成熟女性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用后世的话,简直就是行走的“男狐狸精”,专摄芳心。
老王下铺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一身不算太合身的西装,抱着个真皮公文包,一副精明干练的模样,是在蚌埠上的车,一看就是常年跑业务的销售员。
而他对面的下铺,则是个看起来十分水灵的女大学生,带着些江浙口音,衣着打扮不俗,像是家境优渥的样子。
到了晚上九点多,车厢里安静下来,只有车轮与铁轨有节奏的撞击声。
老王感觉有些饿了,便爬下铺位,准备弄点吃的。
恰巧,对面那苏州美妇也起来了,零售推车正好经过,两人不约而同地都买了泡面。
老王还额外加了鸡腿、好几罐啤酒和几包花生瓜子,在他看来,这才是长途火车上老爷们儿的标配享受。
泡面的香气在车厢里弥漫开来,也打开了话匣子。
闲聊中得知,那女大学生名叫王知若,竟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国庆假期结束返校的。
真是人不可貌相,老王笑着赞了一句。
他又热情地邀那位销售员一起喝酒,人多热闹。销售员倒也爽快,加入了进来。
那苏州美妇话不多,只轻声自己姓苏,去京城是探望爱人,爱人在那边开了个饭店。
不出老王所料,那中年销售员果然是做建材推广的,立刻从包里掏出名片,见人就发,连王知若也没落下,嘴里还着“多个朋友多条路,不定哪就用上了呢”。
老王心下觉得好笑,一个北大的女学生,短期内哪会用得上建材?
但他并未破,只是礼貌地将名片收起,放进了自己那个在这个年代还比较少见的双肩包里(这是上次去香港时梁姐给他买的)。
放好东西,老王又从包里拿出上好的牛肉干——是昨晚女儿白润妍硬塞给他的,还有一盒包装精美的巧克力,是灵儿奶声奶气“送”给爸爸路上吃的。
他当时若不收,丫头指定要哭鼻子,不定还要“收回”。
老王笑着把这些零食分给大家共享。
两个男人,两个女人,就着泡面、鸡腿、牛肉干和鸭舌(王知若拿出的竟是温州特产鸭舌,这在那时可是稀罕物,也让老王对她的家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喝着啤酒,磕着瓜子,南地北地聊了起来。
气氛很快变得热烈。
王知若听老王也叫王臣,是本家,更是兴奋起来,一口一个“本家哥哥”叫得亲热,最后竟主动把自己的寝室地址和bb机号码都告诉了老王。
老王心中暗叹,这年代的女孩真是单纯得可爱,遇到个看似不错的陌生人就如此信任,这要是碰上心怀不轨的,被卖了还帮人数钱呢。
不过,这也正是这个年代可贵的一面,人与人之间,似乎还保留着更多朴素的信任与温情。
在这摇晃前行的绿皮火车上,来自南海北的几个人,因缘际会,分享着食物与故事,倒也构成了一幅独特而温馨的旅途画卷。
老王喝着啤酒,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点点灯火,对即将抵达的京城,以及那未知的挑战与机遇,隐隐生出了几分期待。
而这一路上结识的人,或许,也会成为他未来京城棋局中,意想不到的棋子或助力。
缘分二字,有时就是这般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