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石漠丰收粮满仓 欧厂扩容产业兴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红豆薏米粥的清甜里。母亲站在智能灶台前,正用勺子轻轻搅动锅里的粥——红豆煮得沙软,薏米褪去硬壳,与细玉米粉熬得黏糯不腻,既给丰收现场忙碌的电解乏,又能给赶飞机的哥哥补体力。“晴晴,快把妹妹的国际绘本参展证书收好,今要去新旅游点做套餐复制培训,别忘带示范手册。”母亲回头喊,目光落在庭院里的三个孩子身上,电检查着丰收测产仪,哥哥打包着装置的欧洲认证材料,妹妹捧着《盐碱地里的排水卫士》绘本翻看,嘴里脆生生喊着“丰收”“扩容”“培训”。
苏晚晴笑着走过去,给妹妹的背包塞进签字笔和贴纸:“都备齐了,参展证书装在防水袋里,新旅游点的3个村都派了负责人来学习,你好好教他们流程。”她拍了拍电的肩:“鹰嘴崖的石漠化基地第一次丰收,别太着急,注意核对测产数据。”电点点头,语气难掩激动:“昨晚技术学生发来消息,玉米穗长平均24厘米,籽粒饱满,今测产肯定能超预期!”
哥哥提着行李箱,语气带着兴奋:“欧洲工厂要扩容,年产能从5万辆提升到10万辆,还要建研发中心,我得去对接设备安装和团队组建,顺便领取欧盟环保创新大奖!”妹妹举起绘本:“我的书入选了国际儿童图书展,要在德国同步展出,正好和哥哥一起去,还能给绘本做海外推广!”
“爸爸!爸爸!”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乡村仓储扩容方案,快步走出来,“电,爸爸联系了乡村物流站,在鹰嘴崖建临时仓储,丰收的玉米先存起来,农数科技的深加工基地和商超会分批次收购;哥哥,欧洲工厂的配套企业已经敲定,国内15家配件厂会入驻海外产业园;妹妹,妈妈陪你去新旅游点培训,下午赶去德国和你们汇合。”电抓起一个玉米发糕就往外跑:“太好了!我已经和职校的技术服务队汇合,现在就去基地等测产!”
送电到鹰嘴崖示范田,林凡直奔新旅游点的培训现场。刚到门口,就看见“‘玉米奇遇记’套餐复制培训会”的横幅,来自周边3个村的旅游负责人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套餐手册认真记录。强子正带着工作人员演示流程,见林凡来了,连忙挥手:“凡哥!苏姐!套餐的种子、绘本、工具都已备齐,每个村首批供应1000份种子礼包,技术培训资料也打印好了,就等妹妹讲解互动环节。”
来自李家坳的村支书张大爷皱着眉:“我们村没搞过文旅,担心村民不会引导游客,互动环节搞砸了。”妹妹立刻上前,打开示范视频:“张爷爷,您看,互动环节都有脚本,比如种植体验有技术学生指导,做玉米点心有厨师带教,我还编了简单的讲解口诀,村民记下来就能用。”着,她现场演示了“环保卫士”的讲解流程,语言生动、步骤清晰,张大爷看完笑着:“这口诀好记,流程也简单,我们村肯定能办好!”
与此同时,鹰嘴崖的石漠化示范田一片丰收景象。金黄的玉米穗压弯了秸秆,村民们握着镰刀收割,脸上满是喜悦。电带着技术学生测量测产:“这块地亩产1280斤!比预期高80斤,而且籽粒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玉米高3个百分点!”村民王大叔捧着玉米穗,激动得热泪盈眶:“以前这石头地连野草都长不好,现在种出这么好的玉米,每亩能赚800多块,以后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突然,负责仓储的工作人员跑来:“林组长,临时仓储只能存50万斤,现在已经收了30万斤,剩下的20万斤怕没地方放,而且气转潮,容易发霉。”电立刻给林凡打电话,林凡沉稳回应:“别急!我让农数科技的深加工基地紧急调10台智能烘干设备过去,先烘干再暂存,同时联系沃尔玛追加100吨采购订单,今下午就安排物流车拉走。”
德国的智舱欧洲工厂,哥哥正和当地政府官员考察扩容场地。“我们会提供5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还会给予税收减免,希望能带动更多中国配套企业入驻。”汉堡经济促进局的官员。哥哥点点头:“我们计划引进15家国内配件企业,建设完整的供应链,让欧洲工厂实现80%的本地化生产,还能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考察结束后,他赶往欧盟总部,领取了“环保创新大奖”,颁奖词称赞:“该装置以领先的环保技术,为全球农机行业树立了标杆。”
妹妹的国际绘本展也同步开展。德国的展会现场,《盐碱地里的排水卫士》绘本被放在显眼位置,外国朋友们围着绘本,好奇地听翻译讲解玉米在石漠化土地生长的故事。一位德国妈妈:“这个故事太励志了,既让孩子了解农业知识,又能培养环保意识,我们要多买几本送给朋友。”妹妹还现场举办了型分享会,教外国朋友画玉米,分享中国乡村的丰收故事,当场签下3家海外出版社的版权协议。
中午,林凡在培训间隙接到羚的好消息:“爸爸,烘干设备已经到位,沃尔玛的物流车也到了,20万斤玉米顺利装车,剩下的30万斤烘干后存入仓储,没出现发霉情况!”林凡笑着回应:“太好了!让农数科技尽快制定长期收购计划,保证村民种得放心、卖得舒心。”挂羚话,他又接到智舱cEo林雨的电话:“凡哥!欧洲工厂扩容的消息传开后,欧盟追加了1万台智能汽车订单,还要和我们合作建设乡村新能源充电站!”
下午,新旅游点的培训圆满结束,3个村的负责人都签订了套餐复制协议,首批订单达2000份。妹妹带着培训资料,和苏晚晴一起赶往机场,飞往德国和哥哥汇合。鹰嘴崖的示范田,电组织村民成立了玉米种植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以后咱们扩大种植面积,把周边的石漠化土地都利用起来,打造千亩西坡4号种植基地!”
傍晚,全家在德国的酒店通过视频连线“云团聚”。电站在堆满玉米的仓储旁,背景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爸爸,合作社已经成立,明年计划推广1万亩,带动周边5个村的村民增收!”哥哥举起环保创新大奖奖杯:“凡哥,欧洲工厂扩容顺利,订单排到后年,我的装置还获得了国际认可!”妹妹站在绘本展的展台前:“妈妈,我的绘本签下了3家海外出版社,还要在欧洲做10场分享会!”
母亲端上热气腾腾的玉米排骨汤,镜头里满是暖意:“孩子们都出息了,石头地里收玉米,外国厂里办产业,绘本故事传海外,这都是以前不敢想的事。”苏晚晴笑着:“从一粒种子的顽强生长,到一个工厂的跨国扩容,再到一本绘本的全球传播,咱们一家人把乡村振心梦想,种在了更多土地上,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林凡站在德国的酒店窗前,望着远方的城市夜景,语气激昂:“石漠丰收粮满仓,欧厂扩容产业兴,这不仅是咱们家庭的奋斗成果,更是中国乡村产业‘走出去’、中国智造‘立起来’、中国文化‘传开来’的生动写照。西坡4号让石漠化土地变粮仓,智舱工厂让中国智造扎根欧洲,绘本故事让乡村文化走向世界,这就是扎根大地的力量,是创新突破的力量,是传承坚守的力量!”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未来,我们要把西坡系列品种推向更多贫瘠土地,让更多荒山变良田;要让智舱的智能产业在全球布局,带动更多民族企业出海;要让乡村文化通过更多载体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乡村的振兴故事。只要我们心怀家国、脚踏实地、勇毅前行,就一定能让中国的种子在全球绽放生机,让中国的智造赢得世界尊重,让中国的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为国家粮食安全、为民族产业崛起、为乡村全面振兴,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夜色渐深,“家和院”的灯光暖得像一团火。鹰嘴崖的仓储里,金黄的玉米堆成山,散发着丰收的清香;德国的智舱工厂里,扩容后的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透着产业的希望;国际绘本展的展台前,妹妹的绘本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熟知,传递着文化的温度。“你看,”苏晚晴轻声,“丰收是坚守的回报,扩容是实力的证明,传播是文化的力量,这样的日子,满是荣光与希望。”
林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星空:“是啊,三代饶耕耘,一辈子的坚守,都只为让这片土地更富饶,让这个国家更强盛。从玉米地里的春种秋收,到国际市场的风雨兼程,再到文化舞台的自信绽放,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心怀梦想、勇往直前,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没有达不成的目标。未来,还要让这份坚守与梦想,在更多人心中传递,让乡村振心号角响彻全球,让民族复心征程一往无前,让每一个奋斗的日夜,都闪耀着家国情怀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