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三七看书网 > 历史 > 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 第707章 以退为进,暗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7章 以退为进,暗涌

支持立即出兵的将领占了绝大多数。

他们引证舆论,强调商路安全,分析贵霜内虚,

认为此战必胜,且收益巨大——不仅仅是惩戒波调,更是将贵霜故地纳入帝国版图,彻底掌控丝路西段。

皇帝刘复端坐于上,面无表情地聆听着臣子们的激烈争论。

支持立即出兵的将领和部分大臣,情绪激昂,理由充分。

身着戎装的高揽声如洪钟:

“陛下!波调儿,欺人太甚!

若不雷霆一击,何以彰显我大宋国威?何以安抚下商民?

既然西域都护府情报显示,其内部空虚,正是用兵良机!

臣愿为先锋,提一旅之师,直取富楼沙,献波调首级于阙下!”

枢密副使也力主开战:

“陛下,民心可用,士气正旺!

且此战非独为刘璋、张朱雪冤,更为打通商路,永绝后患。

据户部估算,若能掌控贵霜,丝路税收可增三成以上,长远之利,不可估量!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以颜良、公孙瓒家族代表为首的勋贵集团也纷纷附议,他们或出于商业利益,或出于与刘备、刘璋等饶旧谊,态度坚决。

然而,反对的声音同样不容觑,且理由更为老成持重。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声音沙哑却清晰:

“陛下,老臣以为,出兵贵霜,还需慎之又慎!”

他环视一周,目光扫过那些激进的年轻将领,

“贵霜,非西域国可比。

其立国数百年,疆域万里,带甲数十万,虽波调篡逆,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我军劳师远征,万里馈粮,师老兵疲,乃兵家大忌!”

他顿了顿,继续道:

“再者,贵霜地处极西,风土人情与我中原迥异,山川险阻,补给艰难。

一旦战事不利,或迁延日久,则数十万大军陷于泥沼,国力损耗巨大,恐非社稷之福。

届时,若北疆或东海有变,何以应对?”

另一位掌管财政的大臣也面露忧色:

“陛下,虽国库尚算充盈,然西征之费,绝非数。

初步核算,粮草、军械、民夫、赏赐,乃至战后抚恤、驻军开支,恐需耗银数千万两,乃至更多。

倭岛银矿虽旺,亦恐难长期支撑如此巨耗。

若因此动摇国本,则得不偿失矣。”

还有大臣从外交角度考虑:

“陛下,贵霜西接安息,南邻竺,北靠草原诸部。

我大宋若贸然吞并贵霜,是否会引来安息警惕,甚至联合对抗?

是否会打破西域以西现有平衡,引发更大范围的动荡?此不得不虑。”

这些反对意见,立足于国家实际利益和潜在风险,并非毫无道理。

他们并非不同情刘璋张朱,也并非不维护帝国尊严,而是担忧战争的巨大代价和不可测的后果。

支持出兵者与主张谨慎者各执一词,引经据典,争论不休。

朝堂之上,一时难以形成压倒性的一致意见。

端坐于上的刘复,始终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轻叩御座扶手,

目光深邃,无人能窥知其内心真实想法。

他听着双方的理由,心中却在冷笑。

这些反对者,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困难和风险,

却看不到掌控贵霜后,对帝国西向战略的巨大利好,

更看不到他作为穿越者,对于“全球化”雏形的渴望和决心。

他们的格局,终究是太了。

争论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双方谁也服不了谁。

最终,刘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诸卿所言,皆有道理。

贵霜之事,关乎国运,不可不察,亦不可不慎。”

他目光扫过主战派,又掠过主和派,继续道:

“然,波调辱我商民,阻我商路,其行可诛,其心可鄙!

若不加惩处,帝国颜面何存?

然,诸位爱卿所虑之远征艰险、国力损耗,亦非虚言。”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权衡,最终做出了决定:

“故此,朕意已决。

西征之事,关系重大,不可仓促而定。

容朕与枢密院、户部、兵部再行详细筹划,评估风险,筹措万全之策。

今日之议,暂且搁置,容后再议。”

“陛下!”主战派将领还想再争。

刘复抬手制止,语气转冷:“此事朕意已决,毋庸再议!退朝!”

完,他起身,在内侍的簇拥下离开了大殿,留下满堂神色各异的大臣。

主战派面面相觑,心有不甘,却不敢违逆圣意。

主和派则暗暗松了口气,觉得陛下终究是圣明,没有被怒火和民意冲昏头脑。

然而,没有人知道,刘复这“暂缓出兵”的决定,并非退缩,而是以退为进。

他要让民意的火烧得更旺,旺到足以烧掉所有反对的声音,

旺到让整个帝国上下都只有一个意志——西征!

皇帝“暂缓出兵”的消息,不知通过何种渠道,很快便流传到了宫外。

虽然官方并未正式公布,但各种道消息已然在开封城的街头巷尾传播开来。

那些日夜期盼王师西征,为刘璋张朱报仇,为商路扫清障碍的民众,

听到这个消息,先是错愕,随即是巨大的失望和更强烈的愤慨。

“什么?不出兵了?为什么!”

“朝廷怎么能这样?难道我大宋子民就白白被蛮夷欺负了吗?”

“一定是那些胆如鼠的文官,那些只顾自己家当的腐儒在陛下面前进了谗言!”

“不行!我们不能答应!”

“腐儒竟然又混进朝堂了?真是家国不幸啊!”

失望迅速转化为了行动的力量。

原本就一直在酝酿的民间请愿活动,因此消息的刺激,骤然加速。

开封各大商会、行会再次紧急磋商。

丝绸商会、瓷器行会、茶叶行会、运输同业会……

这些与西域贸易息息相关的组织,迅速达成了共识。

“陛下圣明,顾虑周全。然,民意不可违,商路不可废!”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会长慷慨陈词,

“我们必须让陛下和朝廷看到,出兵贵霜,并非一时意气,

而是下商民共同的心声,是维护帝国利益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