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奉贤区的硝烟味依然浓重。
160旅的野战炊事车停在临时安置点外围,巨大的行军锅里翻滚着热气腾腾的白粥。
炊事班长老赵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看着锅里的粥已经煮得差不多了。
“班长,够吗?”
一名年轻的炊事兵担心的问道。
“放心,按照营养标准配的。”
老赵拍了拍身边堆成山的压缩饼干。
“每人一碗粥,两块饼干,保证吃饱。”
不远处,刚从废墟中救出的幸存者们聚集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区内。
男女老少大约三十多人,大部分都是附近居民区的住户。
他们的眼神中还带着恐惧,但看到那些端着钢枪的士兵时,又流露出些许安稳。
“开饭了!”
炊事班的士兵们端着一盆盆热粥走向帐篷区。
香气瞬间弥漫开来,许多幸存者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一个七八岁的女孩怯生生的躲在母亲身后,声问道:“妈妈,真的有饭吃吗?”
年轻的母亲眼眶一红,紧紧抱住女儿。
“有的,宝贝,有的。”
士兵们动作轻柔的为每个人盛粥分饼。
现场没有推搡,也没有争抢,一切都井然有序。
“大爷,您慢点喝,别烫着。”
一名士兵扶着一位老人,耐心的提醒道。
老人颤抖着双手接过粥碗,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好人啊,都是好人啊……”
远处的高地上,萧砚秋放下望远镜,转身对身边的参谋道:
“统计一下今收拢的幸存者数量。”
“报告旅长,截至目前共收拢幸存者6749人。”
参谋翻开记录本。
“其中奉贤区政府人员34人,居民6715人。”
萧砚秋点点头,目光投向平安镇的方向。
那里的安置压力肯定很大。
必须尽快拿下大学城,给这些人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夜幕降临,零星的枪声在防御圈内响起。
那是各个清理组在处理漏网的丧尸。
“砰!砰!”
两声枪响后,无线电里传来报告:
“三班报告,商业街b区清理完毕。”
“收到,继续下一个区域。”
萧砚秋站在指挥帐篷内,看着不断更新的清理进度图。
十六个区域中,已经有十二个被标记为绿色。
只剩下大学城这个最棘手的地方了。
清晨的平安镇笼罩在薄雾郑
后勤部队的卡车排成长龙,准备前往各个收拢点转运幸存者。
李伟站在机关楼三楼的窗前,看着楼下被铁丝网分隔开的安置区。
密密麻麻的帐篷几乎占满了每一寸空地。
人群在狭窄的通道间穿行,孩子的哭声一阵阵传来。
“指挥官。”
温景行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份统计报告。
“昨晚又转运来了两百多人,安置区已经严重超负荷了。”
李伟没有回头,依旧盯着窗外。
“医疗资源呢?”
“军医们已经连续工作十八个时了。”
温景行的声音有些沙哑。
“而且很多幸存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外伤。”
李伟深吸一口气。
这种情况他早就预料到了。
救人容易,安置难。
尤其是在末世,每一个幸存者都是宝贵的资源,但同时也是巨大的负担。
“食物储备还能撑多久?”
“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最多三。”
温景行翻了翻报告。
“而且这还是在严格配给的前提下。”
李伟转过身,走向办公桌。
必须加快进度了。
大学城那边的宿舍楼可以容纳至少10万人,而且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更重要的是,拿下大学城就意味着完成了系统任务的一个重要节点。
125旅的完整召唤就在眼前。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蜂巢基地指挥中心的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后被接起。
“这里是160旅指。”
萧砚秋的声音从听筒中传来。
“我是李伟。”
李伟直接问道。
“大学城那边什么情况?”
“指挥官,我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包围部署。”
萧砚秋回答。
“没什么意外的话,今下午就能把大学城彻底清空。”
李伟在办公桌前来回走了两步。
“让兄弟们注意安全。”
他的声调沉了下来。
“不行就用筒子轰,加快收复进度。反正不占用你们的装备编制。”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
“明白,指挥官。”
萧砚秋回答道。
“我会合理安排火力配置的。”
李伟挂断电话,转头看向温景校
“通知后勤部门,准备大规模转移。”
“今晚之前,我要看到第一批幸存者入住大学城。”
温景行立正敬礼。
“是!”
与此同时,大学城外围。
160旅各营和125旅一营的装甲部队正在完成最后的包围。
坦克和装甲车在各个路口就位,黑洞洞的炮口对准校园内部。
萧砚秋站在指挥车上,举着望远镜观察校园情况。
透过镜头,他能看到校园内偶尔闪过的丧尸身影。
大部分都聚集在宿舍楼和教学楼内,密度虽然不如昨,但数量仍然不少。
“各营注意。”
萧砚秋拿起通讯器。
“按照预定计划,分三路同时推进。”
“记住,里面可能还有幸存者,优先使用轻武器。”
“但如果遇到大规模尸群,立即呼叫火力支援。”
“明白!”
各营营长的回复声此起彼伏。
随着一声令下,攻坚战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