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过年期间一家人来过沪市的家,那会儿植物光秃秃,远没有现在漂亮,下来几场春雨,整个花园焕发第二春,和先前完全不同,美不胜收。

一楼到三楼,全参观结束。

钱桥和杨双看着一地行李,抬头问四个孩子,“你们四个房间怎么分?是抽签还是你们自己商量。”

四个人对视。

钱绾看看哥哥姐姐,举起手,道:“我要和爸爸妈妈住在一层楼。”

“我都行,看你们。”钱温道。

钱敬道:“我想住三楼。”

钱誉看向钱温,闻声道:“那我们俩石头剪刀布?”

“可以啊,赢的人二楼,输的人三楼。”钱温道。

两人准备好,快速决定出最终房间分配,钱誉睡在二楼,钱温在三楼。

保镖放好行李,来主楼帮忙抬行李。

一家人行李多,在众人帮助下,客厅很快收拾干净。

中午一点在附近餐厅吃上午餐,从餐厅回家,春气变就变,空下起绵绵细雨,一行人没带雨伞抓紧时间往家赶。

到家附近,钱绾看到一道眼熟身影,她冲着对方喊道:“怀民?”

怀民双手抱着礼盒转身,腼腆笑笑,“绾绾,我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太好了,怀民,你能来帮忙再好不过。”钱绾抱怨道,“没有你帮忙我今晚大概要住在纸箱上。”

听着两个孩子之间的对话,杨双和钱桥觉得好笑,老幺收拾东西非常慢,她收着东西注意力会转移到收藏的手串上,转而去欣赏自己的作品。

“好了,孩子们,雨势变大,我们赶紧进去,”杨双看向怀民,“出来和爷爷过了吗?”

怀民道:“过。”

下过雨的花园,植被更加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怡人芳香。

怀民把自己手上礼盒放在茶几上,对夫妻俩:“叔叔阿姨,我给大家带了一组茶具。”

杨双打开他带过来的礼盒,是一套德化白瓷,她看过后递给其他人看。

她道:“谢谢怀民,茶具非常漂亮,我们一家非常喜欢。”

“怀民,我会好好用的。”钱绾完,又对父母,“爸爸妈妈,我和怀民上楼了。”

“去吧,心点,东西不要放在高处,有问题找爸爸妈妈。”钱桥道。

两人离开,其他人紧随其后回各自房间整理,今晚要入住,明周一需要去学校报名,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怀民跟着钱绾来到她的房间,房间八个大纸箱还有两个琴包堆在卧室。

房间紧挨着钱桥与杨双夫妻俩的房间,从基础装饰上看不出性别,是夫妻俩有意为之。

一方面是装修时不确定孩子睡在哪个房间,另一方面带有性别指向色彩的房间容易过时,还不如按照整个家庭装修风格来。至于其他有个性化内饰,可以在入住后慢慢添置。

钱绾走到一点琴包跟前,取出放在里面的琴,娴熟的给自己戴上琵琶指甲,乐呵呵:“我新学了一首曲子弹给你听。”

怀民热情回应,“接下来由着名演奏家钱绾女士为怀民男士演奏。”

钱绾抱着琵琶站起身,鞠躬,随意盘腿坐下,弹奏起同样带着一股随性。

这是怀民第一次听她弹奏,从她的音乐中能感受到快乐与自由,正如她不受拘泥的坐姿一般,他听过几次琵琶演奏,头一回看到如此悠闲自得的姿势,让听者忍不住放松下来,抬头,盯着窗外一抹绿色随着风雨摇摆。

雨声与琴声交相辉映,形成一曲独特的奏鸣曲,正在收拾行李的其他人嘴里不自觉哼唱起来。

一曲结束,钱绾把手中的儿童琵琶放在一旁,打开另外一个琵琶,跟怀民介绍,“这是我的新琵琶,老师等我八岁可以用来,还有两把琴没做出来。”

全国琵琶制琴大师级别的老师傅减少接单,再加上老木材逐年减少,夫妻俩担心孩子往后没有琴可以用,专门托郑老师介绍大师给孩子提前准备三把成人琴。

她轻轻拨动琴弦,抬头,开心地:“声音是不是比儿童琴好听?”

当初的儿童琴是师父拜托老友定制,声音要比现在用的儿童琴要好,但比起成人琴还是差零。

怀民连连点头,道:“以前读《琵琶蟹读到‘大珠珠落玉盘’不理解,今听到琴声终于理解了。”

“想听《涯歌女》吗?给你边弹边唱。”钱绾眨了眨眼睛,俏皮地,“今不收钱。”

“荣幸之至。”

原本想抱儿童琴的钱绾,费力抱起来成人琴。

再次响起音乐,家人们摇摇头,老幺弹琴唱曲的瘾犯了,如果今不是搬家,老幺现在应该在评弹馆。

今他们注定要去帮着她收拾房间。

不过,听着美好的音乐收拾行李,帮忙收拾房间值得。

透过打开的窗户,歌声飘向大街巷。

父母和哥姐收拾好各自房间,来到她的房门口,听着她一首接着一首演唱弹奏。

兴许是大家眼神太过灼热,怀民回头五个人站在门口,瞬间他整个人红温。

刚刚好给绾绾整理房间,结果上来这么久,一点事情都没干,真惭愧。

唱完《莺莺拜月》,钱绾把手中的琴放下,揉了揉自己的肩膀,嘟囔道:“不行啦,不行啦,琴太大手酸肩膀酸。”

“谁让你逞能的。”杨双走进屋道,“你们老师可是了,你现在不适合拿成人琴练习。”

钱绾嘿嘿一笑,讨好地:“这不是手痒痒嘛。”

在一家人帮助下,钱绾房间里的纸箱,按照顺序标记搬进不同书房以及衣帽间。

衣帽间占了六个大纸箱,书房有两个大纸箱,杨双、钱桥带着其他三个孩子在衣帽间帮忙。

钱敬半蹲着模拟老幺身高取衣服,钱桥和钱誉调整衣帽间的横架,衣服挂在衣架上密密麻麻排放整齐,上方空着不少位置。

无论是衣服还是书籍都是目前她自己能取到的位置,其他高处位置现在空着,等她一年年长大,慢慢往里面填充。

练习用的儿童琵琶立在A字架上,附近地板上放着一块棉坐垫。

至于成人琴放在二楼储藏室,储藏室有钱桥和钱敬设计的恒湿柜。

木材制的琴即怕干燥又怕湿润,太湿润声音紧,太干燥琴容易裂,两人特意在新家中设计了恒湿柜。

钱绾和怀民在书房,慢慢吞吞将纸箱中的书籍摆放上书架。

一墙之隔,钱温看着妹妹的衣帽间,感叹:“啧啧,老幺的衣服太多了,我们三个人衣帽间,没她一个人多,钱全花在这上面了。”

衣服多,首饰更多。

其实父母每年花在买衣服上的钱四个孩子差不多,老幺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置办首饰和衣服。

全靠她逐年增加的演出费以及零花钱,钱全花在衣服和首饰上,还有一部分外债没有还清。

杨双看了眼三个大孩子,三个人有各自来钱渠道,手上存款不少,回回老幺想买什么缺钱,撒撒娇,他们三个人直接掏钱,嘴上嫌弃老幺顽皮,实际上比谁都大方。

她看向三人,严肃地:“以后你们不准借钱给老幺。”

三个人不约而同摸摸自己的鼻子,老幺撒娇谁能顶得住?

再都不是什么大钱,他们目前还能负担起。

杨双透过三个孩子表情,看穿三人内心想法:“你们现在能负担起,往后呢?”

三岁看老,老幺三岁能拿着零花钱给自己买“金首饰”,不好好引导,真担心往后会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