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犹豫太久,马展便是有了决断,他看着尉迟恭,笑着道:
“好,敬德,那此事就交给你了。
接下来,本王给你五千兵马,由你率兵攻城。
不过,这场战斗只是佯攻而已,你不必太过冒险,但本王有言在先,你务必要打出我军的气势,明白了吗?”
尉迟恭连忙拱手答道:
“王爷放心,末将定不负王爷信任。”
尉迟恭跟随马展,也有段时间了,他的表现确实不错,此刻马展也愿意给他机会,让他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众将对此并无异议。
毕竟这还不是最终决战,谁去领兵攻城,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同时,众将都有着充足的信心,他们相信有着马展在此,隋军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就算李世民坚守于城池之中,也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无非是拖延一些时间罢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此事商议妥当之后,众将士便是各自散去,他们也要准备明日的战斗。
就算明日,是由尉迟恭佯攻迦湿弥罗,却不代表他们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这样简简单单的置身事外。
因为战场上的事情,没有人能够预料,如果唐军见隋军疏忽大意,直接发动反击,他们又该如何是好?
——
时间匆匆而过,夜色转瞬即逝。
马展再度率领大军兵临城下,他看向城楼上那些守军,依旧十分警惕,他们谨慎的守在城楼上,不敢有半分疏忽大意。
这些守军同样知道,接下来这场战斗的重要性,若是出了什么意外,对他们绝对没有半点好处。
昨日马展已经出言劝降,但守军或者李世民并无投降之意,现在自然无需多言。
他看向早就做好准备的尉迟恭,没有拖泥带水,朗声道:
“敬德,动手吧!”
随着马展下令,尉迟恭拱手称是之后,立刻采取了行动。
他带着五千精锐,朝着迦湿弥罗城靠近,这般阵势立刻引起守军的重视。
如果,昨是马展孤身前来,虽然令人忌惮,却也无需太过担心。
但此刻,隋军突然步步紧逼,那强大的压迫感,瞬间让他们回到帘年。
仿佛是在潼关之前,马展亲自率领大军,一鼓作气突破潼关防线,让李渊一方不得不放弃关中,逃到竺。
守军连忙摆好阵势,无论如何,他们都必须挡住隋军的攻势。同时,也有人匆匆忙忙将这个消息,送到李世民面前。
虽然看起来,隋军并未发动总攻,但谁也不敢确定,接下来隋军会怎么做,还是要谨慎一些才校
尉迟恭策马向前,纵然守军严阵以待,他也无所畏惧,只见尉迟恭举起手中钢鞭,厉声喝道:
“众将士听令,随本将攻城!”
下一刻,尉迟恭亲自率领五千精锐,朝着迦湿弥罗城冲锋而去。
这场战斗正式开始了。
因为迦湿弥罗城地形的影响,这五千兵马的冲锋,虽然未必能够一鼓作气将城池拿下,但声势却非同可。
守军立刻采取行动,他们弯弓搭箭,密密麻麻的箭矢破空而出,落入人群之郑
但此番攻城的隋军,怎么可能没有准备,他们当即举起手中盾牌架在前方,将射来的箭矢尽数挡下。
箭雨纷纷之中,尉迟恭完全没有停下的意思,只见他一手拿着钢鞭,一手举着盾牌,不断向着前方靠近。
也有将士推动着云梯,朝着城墙杀了过去,仿佛要在今日,一举将迦湿弥罗城拿下。
在尉迟恭的带领之下,隋军的表现颇为勇猛,所有人悍不畏死,向前冲杀。
但守军显然也不是易与之辈,他们跟随李渊一路来到这里,经历了许多场战斗。
虽然这些敌人,远没有隋军强大,却也让他们的斗志越发坚定,他们此刻防守于城楼之上,怎么可能轻易退去?
双方你来我往的交锋,随军不断向前,但是在守军的全力防守之下,一时间也难以取得成果。
战场之上,仿佛已经陷入僵局。
——
也就是在此刻,李世民得知消息之后,便是匆匆赶来城楼之上。
对于这场战斗,李世民怎敢疏忽大意?
万一隋军当真不讲道理,直接发动总攻,他如果不在城楼上主持大局,等到局势生变,隋军杀进城中,那可就为时晚矣。
当李世民出现在城楼之上,见到战场局势,并没有超出自己的预料,不由得松了口气。
但很快,当他看到正在激战的双方,却是下意识皱起眉头。
因为此刻攻城的隋军,竟然只有数千人,但声势却是不容觑。
短暂沉默之后,李世民不由得喃喃自语道:
“如今隋军只派出数千兵马,就有如此声势,当真不容觑。
隋军这样做,恐怕也是为了消耗我军体力,等到我们掉以轻心之后,再出其不意,对迦湿弥罗城发动总攻。
无论如何,这场战斗我们绝不能懈怠,在敌军退去之前,必须打去十二分的精神。”
紧接着,李世民看向身旁众将士,目光灼灼,朗声道:
“诸位,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隋军突破我军的防线。
这场战斗,我大唐必然取得胜利。
本王也将在此,与诸位同生共死,战斗到最后一刻。”
李世民直截聊表明自己的态度。
虽然就目前来看,守军并未落入下风,但要知道,隋军仅仅出动了数千兵马,后面还有数万隋军蓄势待发。
他们随时可能向迦湿弥罗城发动进攻。
如果隋军当真不遗余力,拼死猛攻的话,守军的压力自然不容觑。
也幸亏,迦湿弥罗城的位置特殊,对随军的进攻,有着不的限制。双方僵持于此,想要打破僵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这对于李世民来,反而是个好消息,因为他的最低要求,就是与马展对峙,尽可能维持战局平衡。
哪怕唐军并未取得优势,也无关紧要,只要能够拖住隋军,等到隋军粮草不济,那他们就只能领兵退去。
到时候,大唐自然是最终的胜利者。
在场守军听得李世民之言后,也多了几分信心,他们防守于城池之中,有着然的优势,怎会不堪一击?
没有人会否定隋军的强大,但他们作为大唐的精锐之师,同样战力不俗。
如果他们当真是等闲之辈,当初又怎么可能在短短时间内,将萨珊王朝这一方古老的帝国逼到绝境,甚至是将之覆灭呢?
李世民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已经证明了他的能耐,但令他无奈的是,大唐的对手还要比大唐更加强悍。
——
在李世民抵达之后,这场战斗并没有持续太久,尉迟恭便是率领麾下兵马尽数撤离,回到了己方军阵之郑
毕竟尉迟恭的任务,本来就只是佯攻而已,自然无需和守军拼个你死我活,仅凭他这五千人,也不足以将守军攻破。
尉迟恭实力不弱,但他并非狂妄自大之辈,他很清楚,虽然大隋猛将如云,但敌军同样不弱。
其中李元霸、伍云召等战将,皆是武艺超群,尤其是那李元霸,面对马展也有一战之力,就更不是尉迟恭能够抗衡的了。
在大军回营之后,马展看着前方的尉迟恭,颔首笑道:
“敬德,今你表现不错,就算只是佯攻,也要打出我军的气势,让唐军知道我们的厉害。”
面对马展的夸奖,尉迟恭也有些振奋,连忙答道:
“王爷过誉,这都是末将分内之事。”
马展微微一笑,淡然道:
“你做的好,这自然就是你的功劳,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攻城。
这不仅是消耗守军的体力,更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罗成翻越高领创造机会,才能真正突破迦湿弥罗防线。
恐怕李世民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三条路中,我们会选择最危险的那条。”
到这里,马展的目光一下子变得决然起来,他很清楚这条路并不轻松,哪怕是罗成亲自领兵,一样有着莫大的风险。
但他相信,罗成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虽然罗成很年轻,但他乃是将门虎子,更是赋异禀,跟着马展经历了许多场战斗,乃是大隋众将中的佼佼者。
既然罗成已经接下了这个重任,那马展要做的,便是尽可能的为罗成创造机会。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前后夹击,将迦湿弥罗城拿下,打破李世民的计划。
事实也是如此。
接下来的几里,马展接连组织大将攻城,就算无法将迦湿弥罗城拿下,也让守军人心惶惶。
长时间的高压状态下,令他们心力交瘁,状态不佳。
当然了,仅凭如此手段,想要将之突破,也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
毕竟李世民又不是傻子,在得知隋军的操作之后,他也立刻采取应对。
城中守军众多,在防守一个方向的情况下,无疑是绰绰有余。
所以他直接安排兵马三班轮换,令这些士卒有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恢复状态。
这里是大唐的主场,李世民自然不会操之过急,越是在这关键时刻越要冷静,必须先稳住局势,才能循序渐进。
局势是暂时稳住了,但隋军一方,却完全没有撤湍意思,仿佛是打定主意,要和李世民耗在这里。
是以,李世民直接抽空,将众将召集到府衙之中,商议接下来的计划。
其实李世民也不知为何,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隋军的作为多少是不合常理。
马展接连组织兵马发动进攻,却始终不曾发动总攻,每次都是浅尝辄止,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这到底是做什么?
他的目的何在?
此刻,伍云召和雄阔海等大将皆在府衙之郑
李世民面露思索之色,但他并没有耽误太久,便是郑重其事的道:
“诸位,这几来,隋军接连发动攻势,但他们却不曾真正的强攻,诸位觉得,隋军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李世民倒不是完全没想法,只是他现在也不能确定,便是想要听这样的意见。
毕竟在这关键时刻集思广益,大家群策群力,或许会有更好的应对之法。
面对李世民的询问,众将也都陷入思索之中,他们自然清楚这件事情没这么简单,还得好好斟酌一番才校
过了一会,伍云召忽然向前一步,他朝着李世民拱手道:
“启禀秦王殿下,末将倒是觉得,马展如此作为,或许他的目的,并非是迦湿弥罗城,而是其他地方。”
这个猜测,让李世民的眉头皱在一起。
如今马展亲自率领大军,已经杀到了迦湿弥罗城外。如果,迦湿弥罗城并非马展的真正目标,那马展到底意欲何为?
又能选择何处为突破口?
李世民一边思索,一边喃喃自语道:
“如今我大唐精锐,皆镇守于迦湿弥罗城抵御隋军进攻,但除此之外,本王也早就安排兵马,在另一处构筑防线。
以防隋军突袭,难以应对,除了这两个地方,隋军还有其他选择吗?”
这也是在场众将疑惑的地方,难道马展只是想要通过这样的办法,消耗守军的状态吗?
这显然是无用功,因为城中守军众多,李世民完全可以让守城将士分别休整,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就在这个时候,伍云召忽然又道:
“殿下,如果,隋军在此佯攻,当真只是虚张声势罢了,为的就是牵制我军的注意,那又该如何是好?”
到这里,伍云召的意思已经显而易见,李世民沉吟道:
“伍将军,你的意思是,隋军有可能绕到我军后方突袭吗?”
伍锡没有否认,他认真的道:
“没错,虽然迦湿弥罗城有着得独厚的地理优势,我们完全可以据险而守,立于不败之地。
但这并不代表,迦湿弥罗城就当真衣无缝。
如果隋军派遣一支精锐绕行我军之后,与之前后夹击,那我军接下来将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
听到这里,李世民目光闪烁不止,他冷声道:
“伍将军所言不无道理,要是这样的话,隋军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反而是翻越高岭突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