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是真的打,往死里打,日子久了也有交流。
通婚的、通商的,慢慢就有了混血的后代。
而且当时的西戎部落,他们中有些部落,本身就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
跟秦国人来往这么多年,不管是穿衣打扮,还是生活习惯,因为跟秦国人打仗和交流的缘故,彼此越来越像。
赵龙把这些情况跟章邯和监察院的人一,告诉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在月支伪装了。
“都督是想让我们装成跟大秦通商的西戎人?”
听到赵龙介绍的情况,有个监察院成员眼睛一亮,问道。
“没错。”
赵龙点头,语气带着几分笃定:“西戎跟大秦熟,跟月氏也有往来。装成西戎行商,去月氏境内打探,既不会引起怀疑,也方便跟萨迦那边搭话。”
章邯在一旁补充:“而且西戎不少人长得跟我大秦也相似,我们冒充他们,也合情合理。”
“就是这个理。”
赵龙拍了下手:“你们出发前,先跟西城的西戎商人学几他们的口音和规矩。再备些大秦的丝绸、铁器当货物,别让人看出破绽。”
监察院的人领命,立刻去准备了。
很快,赵龙就挑选好了设备和人员,在准备妥当之后,赵龙就带着人和物品,假道西戎,伪装成了西戎商饶样子,一帮人悄悄潜进了月氏。
月氏国内,祁连山下的戈壁滩上,北风裹着沙粒打在商队篷布上,“簌簌”响得烦人。
一支二十多辆马车的商队往绿洲挪,车轮压过碎石路,辙印深得能卡进半只脚。
赵龙裹着西戎羊毛披风,帽檐压得快遮住脸。
他靠在马车软垫上,手里捏着几封无线电报——这是手下队这些摸来的所有消息,最关键的全是萨迦那子的。
这些,他的人已经跟萨迦那边接上了头。
以西戎商饶名头接触,故意把大秦私货的亮眼劲儿露出来,萨哈一族不少人眼睛都看直了。
“都督,前面就是萨迦的外围哨所了!”
车夫巴图是陇西西戎部落特训出来的,人高马大,月氏语西戎语得比母语还溜,正好当“门面”。
巴图勒住马缰,声音压得低:“您看,哨塔上俩月氏兵,正盯着咱们呢。”
赵龙掀开车帘一角扫了眼——土夯的哨塔高三丈多,上面俩兵高鼻梁深眼窝,黑头发泛着光,典型的欧罗巴人种。
他心里盘算:从安西城出发绕了三个西戎部落,故意走最慢的路,就是为了让“西戎商队”的名头传进昭武城。
现在总算摸到门边,就看萨迦上不上钩了。
商队伙计们早有任务,最前面俩故意把木箱撬开条缝,露出里面的白釉青花瓷。
这是赵龙从安西城作坊挑的“样品”,胎薄釉亮,在戈壁里比黄金还勾人。
“巴图,你这瓷瓶搁月氏人那儿,能换多少羊?”
另一个伙计捧着上好的纺织品,凑过来“闲聊”,声音不大不,刚好能让哨塔上的人听见——这些上好的丝绸,犹如外来物一般,在灰黄色戈壁里扎眼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