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三七看书网 > 历史 >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 第六百二十章 星图初解与登州大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百二十章 星图初解与登州大市

但牧云商会这边准备更为充分。

隐藏在暗处的护卫们迅速现身,用早已备好的沙土和湿毡扑灭火焰,防止火势蔓延。

与此同时,混在力夫中的阿依娜和她带来的二十名精锐如同猛虎出闸,直扑混乱的倭寇。

这些夜枭手下的好手个个身手不凡,配合默契,刀光闪处,必有倭寇惨叫倒地。

岸上的战斗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倭寇虽然凶悍,但在有心算无心,且实力悬殊的伏击下,很快溃不成军。

大部分被当场格杀,包括那名首领在内的七八人被生擒活捉。

几乎在岸上动手的同时,港外预定海域,两艘试图靠近接应的倭船,也被埋伏已久的登州水师快船截住。

一阵短暂的弓弩对射和接舷战后,一艘倭船被火箭引燃,迅速沉没,另一艘则被水师官兵跳帮控制,船上的十余名倭寇尽数被俘。

战斗在半个时辰内彻底结束。

夜枭迅速带人清点战果,审讯俘虏。

从被俘的倭寇首领身上,搜出了一块刻有怪异海兽图案的木牌,经辨认,正是敖猛麾下核心人员所用的信物。

更关键的是,在搜查被俘倭船时,发现了一张绘制在羊皮上的登州港简易布局图,其绘制笔法,标注习惯,与朝廷工部通用的图样迥异,却与之前边军缴获的高句丽探子所用地图风格极为相似!

“倭寇,敖猛,高句丽……果然勾结在一起了!”老钱看着这些证物,倒吸一口凉气。

夜枭也面色冷峻:“立刻将审讯结果和这些证物,密封加急,一份送长安,一份送登州钦差行辕!”

消息传开,登州震动,很快也传回了长安。

这已不仅仅是商业竞争或地方治安事件,而是上升到了外敌勾结,威胁海疆安全的高度。

朝堂之上,太子李承乾手握确凿证据,厉声疾呼加强海防,肃清海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将郑元寿等人之前“海运招寇”的攻讦之词狠狠砸了回去。

郑党一系官员面对铁证,哑口无言,气氛一时极为尴尬。

龙首原山庄的书房里,灯火彻夜未明。

宽大的书案上,摊开着那幅皮质古海图,旁边堆满了林夫人送来的,抄录着各种古老海民歌谣的纸张,以及一些关于星宿的典籍。

赵牧披着一件外袍,眼中带着些许血丝,指尖在图纸和文字间缓缓移动,时不时拿起炭笔在一旁的草纸上进行繁复的演算。

窗外寒风呼啸,室内却只有炭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赵牧偶尔的低语。

“……北辰为枢,辅星为引……不对,这个角度在长安看和在海上看,偏差不……”他蹙着眉,将一张写满算式的纸揉成一团丢开。

“……春分潮涨时,北辰指墟门……秋分月圆夜,星落海眼开……”他反复咀嚼着歌谣里这些看似荒诞的句子,目光在海图那几个用奇异符号标记的点位上逡巡。

接连数日,他几乎足不出户,餐食都是由云袖心翼翼送到门口。

他将现代的文,地理和数学知识,与这个时代有限的观测手段和古老的传相互印证,碰撞。

这是一个极其烧脑的过程,如同在迷雾中拼凑一幅残缺的星图。

直到某个深夜,当他再次将北辰星与几颗关键辅星在特定节,尤其是春分秋分的方位角,与海图上标记的航线,以及歌谣中提及的大潮时间叠加在一起进行几何推演时,几条原本杂乱的线条仿佛突然找到了归宿,交汇于东海深处一片没有任何岛屿标注的广阔区域。

“……原来如此!”赵牧猛地直起身,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不是单纯的星位,而是结合了节气时特定星辰的仰角与方位,再叠加大潮时的主流洋流走向……形成一个动态的,有时效性的坐标入口!”

“这观星使的秘法,果然有点门道!”

他长舒一口气,靠在椅背上。

虽然只是初步破译,推算出的区域依旧模糊,并且极度依赖精准的观测和恰好的时机,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东海墟,这个传中的前朝秘藏,终于不再是完全虚无缥缈的传。

就在赵牧于长安破解星图奥秘的同时,远在登州,经过初期的混乱,整顿以及与倭寇的正面交锋后,首届“海贸大时终于在太子钦差的主持下,顶着压力隆重开幕。

尽管郑元寿一党的言官仍在长安不断上奏,弹劾试点“与民争利”,“耗费国帑”,“引狼入室”,试图从舆论上将其扼杀,但登州港现场的气氛却火热朝。

来自岭南的香料,其中不少是林夫人全力筹措的色彩斑斓的珊瑚珍珠。

还有江南的丝绸瓷器,乃至一些南洋的奇特水果和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堆积如山。

牧云商会的展位更是人潮涌动,清晰无比的琉璃镜引得女眷们惊叹不已,新款香露供不应求,鲁大山改进后的内河船模型也吸引了众多商贾的目光。

码头上,新招募的商会自家装卸队干得热火朝,与之前漕帮掌控时的拖沓形成了鲜明对比。

市舶司的税吏忙得脚不沾地,白花花的银钱和记录在案的税收数字,是最有力的回应。

试点,正展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与经济效益。

面对登州传来的喜讯和郑党在朝堂上的聒噪,太子李承乾并未直接出面辩解。

只是让东宫的名义,向朝廷递了一份数据详实的奏陈。

奏文中,并未纠缠于试点本身的得失。

而是高屋建瓴地分析了海防与海贸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海贸之利可养水师,水师之强可护海贸”,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以海贸所征之税,专款专用,补贴水师舰船建造,人员饷械”的具体方案,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海防投入不足的问题。

同时,太子还让太子妃长孙氏,适当的在贵族命妇聚会中,“不经意”地展示海贸带来的精美商品,并“闲聊”起试点带来的可观税收,以及这些税收未来可能用于巩固海防,保护商路,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长安顶层圈子对海阅观福

而这些......其实也是赵牧的指点。

不然太子是怎么也想不到,这件事还可以通过太子妃去做夫人外交去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