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三七看书网 > 历史 > 手把手讲解如何起义【历史直播】 > 第1046章 民生凋敝·竭泽露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46章 民生凋敝·竭泽露根

但感觉不对,为此而烦恼的也不只是朱元璋一个人,诸如刘彻、李世民等人同样如此。

“朕怎么感觉这情况有点不对头啊……”刘彻有点头疼。

这虽然只是在讲起义军要去破坏明朝凤阳的皇陵,但是这里面涉及到的内容,怎么让他感觉是等到不知道多久的日后,那所有明朝的皇陵都已经不算什么了?

明朝的皇陵算不算什么,他其实也不在乎,反正这又不是他家的皇陵。但他也就怕啊——如果只是单单明朝的皇陵不算什么,随随便便就想看就看,那也就算了;但是如果是所有的皇陵呢?

如果大汉的皇陵也是如此呢?

可别这不可能,这可不能保证。而且从皇权的角度上讲,大汉的皇陵日后和明朝皇陵一个待遇的概率,那可是要高多了。

【在崇祯七年年底之后,起义军的主力向河南东南地区和安徽北部方面发展。】

【崇祯八年正月上旬,起义军的一部分主力走河南汝宁府,向东进入了安徽境内,这部分主力就是以高迎祥为首的起义军,还包括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

【没两,起义军就攻克了颍州,原兵部尚书被处死。】

【随后,附近凤阳地区的百姓们听起义军进入了安徽境内,于是,便开始翻涌起来,有人甚至主动去寻找起义军,邀请他们前往凤阳。】

【凤阳是什么地方,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了。总体上来,作为中都的凤阳在明朝政治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也因此,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雄伟的皇陵,还有养尊处优的守陵太监、地方官员……】

【但是,这对于这些人而言,或许是个养老的好地方,但是对于当地的百姓来,却绝非如此,当地百姓们可没有因为身处明朝的龙兴之地而获得什么优厚待遇,过上什么好日子。】

【当然,当然,我们都知道,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曾经下旨,“复凤阳、临淮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凤阳、临淮两地的百姓世世代代都不用缴纳赋税和徭役,是个非常优厚的政策。】

“不是这样吗?朕可是对凤阳非常好的!”朱元璋深感不能理解,怎么他难道对凤阳还不够好吗?这地方竟然还有刁民主动跑过去找那些贼寇,想要引导贼寇进入凤阳?!

他们是在想什么?

看看,这上面也了,他可是曾经下达这样的旨意,凤阳的百姓是根本不需要承担什么赋税和徭役的!这样的待遇,比其他地方的百姓可是好了不知道多少。

毕竟,有些地方的赋税和徭役还比较特殊,比寻常地方要沉重不少。

但是那些地方的百姓,也没见他们主动跑过去和这些贼寇同流合污啊!

就算他朱元璋再怎么苛刻,他对于自己的家乡也还是不同的——这一点,他觉得,应该是无可置疑的。就像是他对贪官污吏的态度一样,怎么还能有人质疑这一点?

难不成还有人觉得这样的优待还不够?

那就不行了,免除赋税和徭役就已经够好的了,不可能再给什么优待了。

所以,凤阳这个地方还能怎么样?

他作为太祖皇帝,作为开国皇帝,已经下达了这样的旨意,难不成后世的大明皇帝还能再转脸给凤阳的百姓们把赋税和徭役都再加回来?

那不是有毛病吗?

而且有什么意义吗?

如果大明的财政已经严峻到了那个地步,那仅仅给凤阳一个县恢复徭役和赋税,又能顶什么用?

要是他是当时的皇帝,就算依旧给其他地方增加赋税徭役,也不会恢复凤阳的赋税徭役——一个县而已,再怎么恢复和增加,也基本上没多少作用;倒不如让凤阳依旧免除赋税和徭役,还能彰显一下龙兴之地的重大意义,算是他们老朱家不忘乡谊、不忘根本的一个证明。

……怎么,总不能是后来真的有大明皇帝脑子发疯把凤阳的赋税徭役又给加了回来了吧?

还是,是这些地方的那些个太监狐假虎威,胡作非为,为祸乡里?

或者,是那些地方官员仗着朝廷和皇帝对这个地方的特殊待遇,私自把免除的赋税和徭役又给加了回来,然后全都进了自己的口袋吧?

相比于皇帝脑子发疯,连这种一个县的赋税徭役都不愿意放过,朱元璋还是更愿意相信后两种可能——太监能有几个好的?敛财不正是太监的拿手好戏么!而地方官员……又能有几个好的?这些贪官污吏,他都下了如此狠手杀了,依旧杀不干净,他们一个个不就是想要捞钱么!

【但是事实上呢,当地百姓完全是生不如死,“以一日一家而当七役,仍且不免于鞭朴”,即便承担繁重的徭役,依旧逃不了鞭打,农人们辛苦劳作一年,稍微有点粮食,差役们就会飞快前来……】

【“一不与则系累其颈,再不与则倒悬其躯,三不与而妻子者移易于他室。民即呼九,而堂上万里,岂能闻此莫愬之东乎?”】

【系累其颈,就是枷锁拘禁,常见于催逼军饷的时候;妻子移易于他室,就是家产充公、妻儿没为官奴。】

【崇祯四年十一月,当时的南京礼部右侍郎就曾经在奉命祭拜凤阳皇陵之后写奏折上报朝廷,其中描述了关于凤阳的悲惨境况:“土地多荒,庐舍寥落”,一派萧条荒败的景象,万物萧条,民生凋敝。】

【当地的百姓们一旦遭遇水灾旱灾,就会直接抛下这边的土地家业,带着妻子儿女,到其他地方到处乞讨求活。而当地的人口虽然少了,但是户口却并没有随之更新;一旦遭遇征收赋税的时候,催征的人就什么也不顾,根本不在乎当地民生。】

【这样一来,更多的人选择抛家舍业逃离,于是所欠的赋税越积越多,人就越跑越少……最终,土地渐渐全部荒废……】

【“祖宗汤沐之乡,乃有竭泽露根之象”……“今下赋重政苛,民穷财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