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三七看书网 > N次元 > 千年一吻 > 第1416章 中原蛰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议事堂内的气氛,从展望新土的激昂,渐渐沉淀为一种更为复杂凝重的基调。众饶目光随着东方墨的指引,落回霖图上那片他们最为熟悉、却又似乎已渐行渐远的故土——中原,大唐。

“南溟奠基,西洋制衡,此二者,乃我华胥开拓之双翼。”东方墨的声音平缓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慨叹,“然,根须所系,文脉所承,终究绕不开这片……故园山河。”

他凝视着地图上标注着“洛阳”、“长安”的符号,那里如今正被旱魃、流民与权力的暗流所笼罩。

“然则,时移世易。武媚权柄日固,李治沉疴难起,中原板荡,非复昔日。我华胥于此,战略须当调整。”他抬起眼,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尤其是曾出身大唐宗室的青鸾与李恪,“既往‘积极介入、伺机而动’之策,当转为‘蛰伏观察,接引火种’。”

李恪闻言,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复杂。他深知,这意味着华胥将暂时收起直接干预中原局势的触角。

“莫文所领中原墨羽,核心使命需变。”东方墨明确指示,“首要之务,并非搅动风云,而是于乱世中,抢救文明之精华。那些因战乱、党争、饥馑而流离失所的能工巧匠、饱学鸿儒、杏林圣手,乃至心怀理想却报国无门的志士仁人,皆是我华夏文明绵延之血脉。墨羽需设法接触,晓以利害,展现我华胥‘海外别传,文明新章’之气象,秘密引渡他们前来。此非掠夺,乃是为华夏文明,留存一缕不绝之薪火。”

他特别强调,此举需极度隐秘,不露行迹,避免与武媚掌控的朝廷发生直接冲突。

“至于旧人……”东方墨略一沉吟,目光与青鸾有瞬间的交汇,两人皆想起远在巴州的李贤,“如李贤者,其性仁孝,其才可用,然其身处漩涡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我辈所能为者,唯有限度之守护。”他定下调性,“基于旧谊,可提供必要之情报,使其明了自身处境;若其真到了山穷水尽、性命攸关之时,亦可为其预留一条海外生路。但切记,绝不可直接卷入其与武媚之权争,我华胥之主体力量,绝不能因此暴露于中原朝廷视野之下。核心,在于‘接引’,而非‘扶植’。”

青鸾轻声接话,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墨所言极是。其之命运,终究需由其自身抉择破局。我等能予一线生机,已是全了过往情分。华胥之未来,在于新土,而非旧日棋局之翻覆。”

“此外,”东方墨最后补充,看向负责文化与贸易的官员,“与中原之联系,不可完全断绝。可通过受控之海上贸易渠道,输出我华胥所产之精美器物、书籍刻本,输入中原之典籍、特产。让中原士民知晓,海外尚有一方乐土,文明未曾断绝,且在革新前校此非为经济之利,实为维系文化之锚,播撒未来之种。”

这一系列关于中原的部署,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与过去告别的路线。它不再是权力博弈的积极参与者,而是转变为文明的守护者与火种的接引人。这背后,是东方墨对历史洪流的冷静判断,也是对华夏文明传承的深层责任福堂内一时寂静,众人皆能感受到这份策略转变背后的沉重与远见。华胥与中原的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为超脱,却也更为复杂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