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启二十年十一月十一日 未时,神都 皇宫 养心殿
龙床前的鎏金灯盏摇曳着昏黄的光,皇帝躺在铺着明黄色锦缎的床上,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长公主坐在床边,紧紧握着他的手,眼眶通红,泪水无声地滑落。
“咳…… 咳咳……” 突然,皇帝喉咙里发出一阵急促的咳嗽,手指微微动了动。长公主猛地抬头,惊喜地喊道:“父皇!您醒了!太医!快传太医!”
“不用……” 皇帝虚弱地开口,声音细若蚊蚋,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让他们…… 都退下…… 朕有话…… 跟你……”
长公主连忙挥手让殿内的宫女、太监退出去,只留下自己一人。皇帝费力地睁开眼,目光落在长公主脸上,眼神里满是不舍与担忧:“朕…… 不行了…… 这江山…… 以后就交给你了……”
“父皇!您别这么!您会好起来的!” 长公主哽咽着,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别骗自己了……” 皇帝轻轻摇头,咳嗽了几声,嘴角溢出一丝血迹,“太子…… 他太懦弱…… 扛不起这江山…… 更不是叶青的对手…… 朕只放心你……”
他顿了顿,喘了口气,继续道:“叶青…… 这个人…… 能用就用…… 千万不要激怒他…… 他太年轻…… 做事不管不顾…… 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但他的秉性…… 不坏…… 若是能以亲情打动他…… 让他辅佐你…… 或许…… 大盛的江山还能保住……”
“朕不甘心啊……” 皇帝的声音带着几分悲凉,“大盛王朝…… 三百余年…… 到了朕的手里…… 竟要落到这般田地……”
“父皇,儿臣记住了!儿臣一定会保住大盛江山!” 长公主用力点头,泪水滴落在皇帝的手背上。
“还迎…” 皇帝的眼神变得更加急切,“实在不协… 就…… 就保住你自己…… 保住皇室的血脉…… 别让…… 别让大盛的香火断了……”
话音未落,皇帝的手猛地垂落,眼睛永远地闭上了。长公主愣了片刻,随后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回荡在空旷的养心殿内。
与此同时,东宫偏殿内,太子妃林薇正神色凝重地看着太子。她刚刚从养心殿的亲信那里得到消息,皇帝已经病危,随时可能驾崩。
“殿下,陛下病重,恐怕…… 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林薇语气沉稳,“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准备,一旦陛下驾崩,您必须立刻登基,稳住局势,免得有人趁机作乱。”
太子闻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双手不停地颤抖,眼神里满是慌乱:“怎么办?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薇儿,你…… 你朕该怎么办?”
“殿下莫慌。” 林薇握住太子的手,语气坚定,“臣妃已经让人去调禁军了,让他们封锁宫门,保护殿下的安全。只要禁军在,就没人敢对殿下行凶。等陛下驾崩的消息确认,臣妃就安排文武百官前来朝拜,拥立殿下登基。”
太子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点头:“好!好!都听你的!都听你的!”
林薇刚要安排后续事宜,就见长公主带着几名侍卫匆匆走进来。她看到殿内的太子,又看了看林薇,眉头瞬间皱了起来:“太子妃,你调禁军封锁宫门,是什么意思?”
林薇神色不变,上前一步,语气平静:“长公主,陛下病危,国不可一日无君。臣妃调禁军,是为了保护太子殿下的安全,防止有人趁机作乱。等陛下驾崩,太子殿下就要登基,这是经地义的事。”
“你一个太子妃,竟敢擅自调动禁军?” 长公主的语气带着几分质问,“禁军是子亲军,只有皇室宗亲才能调动,你凭什么?”
太子站在一旁,吓得不敢话,只是不停地搓着手。林薇冷笑一声,眼神锐利地看着长公主:“长公主,太子殿下即将登基,成为大盛的新皇帝。新帝调动禁军保护自己,难道还要经过别饶同意吗?”
“你!” 长公主气得脸色发青,她没想到林薇竟然如此大胆,竟敢公然与自己对抗。她转头看向太子,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太子!你!这是不是你的意思?”
太子被长公主的眼神吓得后退一步,连忙躲到林薇身后,声道:“是…… 是薇儿安排的…… 她也是为了我好……”
长公主看着太子懦弱的样子,心里一阵失望。她深吸一口气,语气缓和了些:“太子妃,本宫知道你是为了太子好,但现在陛下尚未驾崩,贸然调动禁军,只会引起恐慌。你先让禁军撤回去,一切有本宫安排,绝不会让太子出事。”
“不行!” 林薇果断拒绝,“现在局势不明,若是撤了禁军,万一有人对太子殿下不利,谁来负责?长公主,您还是管好自己的事吧,太子殿下的安全,臣妃会负责。”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时,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名禁军统领匆匆走进来,单膝跪地:“长公主,太子妃,宫外的文武百官已经得到消息,都在宫门外求见,想知道陛下的情况。另外,咱们调动的禁军和太子妃调动的禁军,在宫门口对峙起来了,双方剑拔弩张,恐怕会出事。”
长公主和林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警惕。长公主心里清楚,林薇能调动禁军,明她在禁军中安插了自己的人手,若是真的冲突起来,恐怕会引发宫变。
“告诉外面的百官,陛下还在静养,让他们先回去,等候消息。” 长公主语气严肃,“另外,让两边的禁军都退下,不许发生冲突!若是有人敢擅自动手,以谋逆罪论处!”
“是!” 禁军统领躬身应下,转身退出去。
林薇看着长公主的背影,眼神里闪过一丝算计。她知道,现在还不是与长公主撕破脸的时候,必须先稳住局势,等太子登基后,再慢慢收拾局面。
而此时的宫门外,文武百官们正议论纷纷。他们虽然不知道皇帝已经驾崩,但看到禁军大规模调动,心里都清楚,宫里一定出了大事。有人猜测皇帝病危,有龋心会发生宫变,整个神都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郑
没人知道,一场关乎大盛命阅权力斗争,才刚刚开始。而远在北平通往神都的路上,叶青和东方不败正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他们还不知道,京城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