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三七看书网 > 悬疑 > 禁睡区 > 第213章 今儿谁先熄了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3章 今儿谁先熄了灶

几乎是同一瞬间,司空玥的加密通讯器爆出一阵尖锐的电流噪音,随后彻底死寂。

仪表盘上的所有电子屏幕闪烁了几下,逐一熄灭,只剩下最原始的机械指针无力地垂落。

整辆越野车,连同这个时代的尖端科技,一同被那道赤色流光剥夺了灵魂。

这不是孤例。

一场无声的瘟疫,正以光速沿着陈三皮留下的“共炊网络”蔓延。

从最北赌长石矿区,到最南方的榕镇,全国范围内两千三百一十七个共炊点的灶火,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咽喉,在同一秒钟黯淡下去。

那象征着希望与互助的幽蓝火焰,迅速褪色、萎缩,变成了一缕缕病态的、随时会熄灭的灰白火苗。

随之而来的,是低语。

起初,那声音像是风穿过烟囱的呜咽,继而变得清晰。

无数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在那冰冷的灶台边听见了相似的呓语。

那声音不分地域,却直击人心底最深的恐惧——饥饿与遗忘。

“饭……凉了……”

“谁来吃啊……没人吃了……”

“你还记得……谁给你做过饭吗?”

恐慌如同瘟疫,比信仰的传播快上千百倍。

通讯中断,网络瘫痪,安宁局建立的应急指挥系统形同虚设。

世界仿佛被拉回了最原始的黑暗时代。

然而,就在这片高科技堆砌的废墟之上,一种更古老、更笨拙的脉搏开始搏动。

城东的棚户区,一盏用竹竿高高挑起的煤油灯,在风雨中三次明暗交替;城西的废弃工厂,有人用铁皮在窗口反复遮挡光线;更远的地方,沉闷而富有节奏的锅盖敲击声,穿透了雨幕。

长短、明暗、快慢……这些依靠布匹、灯光、敲击声构成的原始信号,竟在没有任何统一指挥的情况下,自发地编织成了一张覆盖全城的古老联络网。

它们传递着同一个信息:所有灶火,危在旦夕。

司空玥的车就停在这张大网的边缘。

她已弃车步行,雨水浸透了她的风衣,眼神却比冰冷的雨水更加锐利。

她循着断续的敲击声,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了城南的老砖窑,这里是本市最大的一个共炊点。

砖窑内,上百人围着那口几乎已经熄灭的土灶,死寂笼罩着一牵

没有人哭喊,也没有人离去,他们只是沉默地坐着,像是在为一位濒死的亲人守灵。

一个独眼的老人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块用油纸包得紧紧的干饼,这是他珍藏了数月的口粮。

他心翼翼地将饼掰成指甲盖大的碎块,分给围在最里圈的几个孩子。

“别怕,”老饶声音沙哑得像在拉扯破旧的风箱,“火会回来的,等着。”

就在这时,一个眼尖的少年猛地抬起头,指着砖窑顶部的通风口,声音因恐惧而变调:“上面……有东西掉下来!”

众人骇然仰望。

只见一片巴掌大、烧得焦黑卷曲的帆布残片,正打着旋,逆着风雨,缓缓地、精准地飘向人群中央。

那不是坠落,更像是一种有意识的投递。

司空玥拨开人群,在残片落地前伸出手,稳稳接住。

是陈三皮那个旧外卖包的碎片。

她认得这材质。

残片入手温热,边缘的焦痕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构成了一个模糊的箭头,指向砖窑后方,那片早已荒废的学遗址。

那曾是一片坟地。

来不及解释,司空玥握紧残片,转身冲入瓢泼大雨之郑

泥泞的土路在她脚下延伸,通往记忆中最不愿触碰的地方。

那片曾经长出奇迹野稻的坟地,此刻已被惊慌的人群踩踏得一片狼藉。

灶棚的遗址早已荡然无存,唯有在最中央的位置,那口从榕镇老街烟囱顶上消失的朝铝锅,不知被何人、何时安置于此,锅口朝,稳如磐石。

锅内积满了冰冷的雨水,浑浊的水面清晰地倒映着夜空中那道一闪而逝的赤色伤疤。

司空玥走近的瞬间,水面突然剧烈地波动起来,一个个气泡从锅底冒出,在水面破裂,用断续的水纹拼凑出几个字:

“引……真火……入……心……”

不是预警,是遗言。

司空玥浑身一震,瞬间醒悟。

什么神器碎片,什么幽冥食录,从一开始就错了!

真正的传承,从来就不在那枚流星碎片里,而是藏在每一次点燃的灶火中,藏在每一个愿意为他人掌勺的人心里!

陈三皮的意识早已消散,这只是他用最后的力量,为这个世界留下的、一份无需签收的“外卖”!

她当即从怀中取出那支老式录音笔,没有丝毫犹豫,将它紧紧贴在冰冷的锅壁上,按下了播放键。

磁带在极限加速的“嘶嘶”声中疯狂转动,播放出那段最后的、几乎微不可闻的声纹。

“……总算没让我脸红。”

“你本来就不该成神。”

“你只是个……不肯让饭凉掉的外卖员。”

“今儿这锅,你们自己看着。”

最后一句,是她自己的。那是诀别,也是交接。

话音落下的刹那,整口铝锅发出一声悠长的嗡鸣。

锅中积水瞬间沸腾,却不带丝毫热度,所有的能量都化作一缕幽蓝色的火焰,自水面袅袅升起,逆流而上,精准地点燃了司空玥手中那片烧焦的帆布!

呼——!

火焰在残布上熊熊燃烧,没有消耗任何燃料,无视狂风暴雨,像一面用灵魂点燃的旗帜,在漆黑的雨夜中猎猎作响。

司空玥高举着这面燃烧的“旗帜”,转身奔向来时的路。

她像一个传递圣火的使者,奔走于城市每一个角落。

当她将那片燃烧的残布靠近砖窑冰冷的灶膛时,灰白的火苗猛地一蹿,瞬间变回了深邃的金蓝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旺盛、炽热。

“火……火回来了!”

欢呼声响彻云霄。

人们见证了这不可思议的一幕,不再只是等待。

他们纷纷冲回家中,抱出私藏的木柴,拿出珍贵的食水,无论之前是否参与共炊,此刻都主动上前,为那口重燃的灶台添柴加水。

黎明时分,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乌云,全国两千余个共炊点的灶火,尽数重燃。

这一次,火焰不再是单纯的幽蓝,而是带着一圈璀璨的金色边缘,温度更高,也更持久。

七日后,司空玥重返老街,登上那座烟囱的顶端,试图取回那口意义非凡的铝锅作为纪念。

她却惊愕地发现,铝锅的底部仿佛生长在了石头里,已与整个烟囱的基座融为一体,任她如何用力也无法撼动分毫。

她俯身细看,只见锅底那邪笨人做饭一百毡的家训旁,多出了一行极细的刻痕,非刀非笔,像是被极高的温度反复灼烧而成,笔迹潦草而熟悉,正是陈三皮惯用的炭笔字迹:

“别等送外卖的。”

司空玥伸出指尖,轻轻抚过那行字。

一阵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的震动,从冰冷的金属传递到她的指尖,如同一下、一下,沉稳而有力的心跳。

她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这口已经成为丰碑的锅,转身离去。

就在她转身的瞬间,身后的城里,传来邻一声清脆的、掀开锅盖的金属碰撞声。

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由远及近,连成一片。

整座城市,正在醒来。

司空玥的脚步没有停下。

她回到安宁局的临时指挥车里,面前的全息地图上,两千多个金蓝色的光点熠熠生辉,构成了一张全新的、稳定的人类文明生命线。

她的目光在地图上缓缓扫过,冷静,锐利,像一位审视自己作品的工匠。

最终,她的视线停留在代表北桥砖窑的那个光点上,指尖在控制台上轻轻一点,调出了该站点的所有数据流。

看着上面错综复杂的物资调配记录和人员变动信息,她的眼神里,那份雨夜奔袭的炽热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对的、不带任何情感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