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贾诩的衙署里,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卷宗,空气中弥漫着墨味和淡淡的霉味。

他轻轻地戴上那副洁白如雪、细腻如丝般的手套,仿佛生怕会玷污了这双玉手一般。然后,心翼翼地拿起摆在面前的那份厚重而又神秘的卷宗。

当他翻开卷宗时,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但他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相反,他那双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卷中的文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只见卷宗首页赫然印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蔡京党羽王黼贪腐罪证》。再往下看,则是密密麻麻的字,详细记载着王黼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罪校

宣和三年,挪用赈灾银二十万两! 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笔数目可不是数目啊!这些银子本应是用来拯救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救命钱,却被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给私吞了。

接着往下翻,又是一条条让人瞠目结舌的罪状:宣和五年,倒卖官粮一万石;宣和七年,强占民女十二人...... 每一条罪状后面都用鲜艳夺目的朱笔重重地画了个圆圈,显得格外刺眼醒目。

看着眼前这一连串的数字和罪名,他的心情愈发沉重起来。这些罪恶行径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更是对无数无辜生命的践踏与摧玻

“大人,王黼招了。”一个狱卒进来禀报,“他愿意交出所有赃款,只求留条活路。”

贾诩放下卷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活路?那些被他逼死的百姓,有活路吗?”他提笔在卷宗上批下“斩立决,抄没家产”,字迹锋利如刀。

自新朝建立,赵宸便令贾诩主审贪腐案,旨意只有八个字:“彻查到底,绝不姑息”。三个月来,贾诩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顺着蔡京、童贯的余党脉络,一点点剜掉前朝的毒瘤。

从中央到地方,被查处的官员多达三百余人,其中三品以上大员就有二十多个。抄没的赃款、田产、金银珠宝,堆满了国库的偏殿,清点的吏们日夜不休,手指都数得发僵。

“将军,这是最新的清单。”卫十三捧着账本进来,脸上带着解气的笑,“光王黼家就抄出黄金五千两,良田千亩,还有一堆从民间抢来的古玩字画——这狗官,比蔡京还贪!”

贾诩接过账本,仔细核对后,递给卫十三:“送户部,充作军饷和赈灾款。告诉诸葛亮,江南水灾的赈灾粮,可以多拨些了。”

“好嘞!”卫十三拿起账本就走,脚步轻快——这些赃款能救多少百姓,他比谁都清楚。

汴京的街头,百姓们围在布告栏前,看着被查处的官员名单,议论纷纷。

“你看,李县尉也在上面!怪不得去年我家的牛被偷了,报案他理都不理,原来忙着贪钱呢!”

“还有张知府,当年强征我家地盖别院,现在好了,家产抄没,流放三千里,活该!”

一个老秀才摸着胡子,感慨道:“新朝新气象啊。赵陛下这是动真格的了,往后这些贪官污吏,怕是再不敢伸手了。”

这话传到朝堂,那些原本还心存侥幸的官员,吓得连夜把偷偷藏起来的赃款送到了户部,生怕被贾诩的人盯上。

贾诩却没停手。他知道,贪腐之毒,深入骨髓,不是三个月就能肃清的。他让人在各地设立“鸣冤鼓”,百姓若发现官员贪腐,可直接击鼓告状,由中央派专员审理,不受地方官干涉。

这日,贾诩正在审案,忽然收到赵宸的密信,上面只有一句话:“蔡京在流放途中,仍与旧部联络,恐有异动。”

贾诩捏着密信,眼神变冷。他提笔写下一行字:“斩。”

有些毒瘤,必须连根拔起,哪怕流再多的血。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卷宗上,却驱不散那字里行间的腐臭。贾诩知道,这场反腐之战,才刚刚开始。但他不怕——因为背后站着的,是决心要还下清明的新帝,和盼着好日子的千万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