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家别苑的梅花开了,粉白的花瓣落了一地,像雪。

徽宗穿着一身素色锦袍,坐在廊下,手里捏着一卷《兰亭序》,却半没翻一页。廊外,几个老太监正心翼翼地扫着落花,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陛下……哦不,太上皇帝。”李若水走进来,手里捧着个食盒,“这是御膳房新做的梅花糕,您尝尝。”

徽宗抬起头,眼里没了往日的神采,像蒙尘的玉。“赵宸……不,新帝,他还好吗?”

“陛下忙于朝政,昨日还在户部看赈灾粮的账册到深夜。”李若水将梅花糕摆在石桌上,“他让人送来话,别苑的用度不必省着,若您想作画,笔墨纸砚随时供应。”

徽宗拿起一块梅花糕,入口清甜,却没什么滋味。“他终究是留了我一命。”他苦笑一声,“比我当年对他,好太多了。”

他想起自己曾用半数粮草掣肘,想起纵容童贯迫害忠良,想起为修“艮岳”挪用的军饷,脸上一阵发烫。

“新帝下旨了。”李若水轻声道,“将您软禁于此,赐良田百亩,金银若干,许您安度晚年。朝中大臣有人上书‘斩草要除根’,陛下却……”

“什么?”徽宗追问。

“‘他曾是君,朕曾是臣,留他一命,全君臣之礼,也让后世知朕非嗜杀之人’。”李若水的声音有些涩,“陛下还,您虽有错,却也没到亡国灭种的地步,不必赶尽杀绝。”

徽宗的手一抖,梅花糕掉在地上。他望着院墙外的空,那里的云自由自在,不像宫墙里的,总是被框在四方的空下。

“君臣之礼……”他喃喃自语,忽然老泪纵横,“我何曾对他有过君臣之礼?是我对不起他,对不起大宋的百姓啊……”

李若水没话,只是默默地帮他拾起掉落的糕点。他知道,此刻任何安慰都是多余的。

消息传到汴京朝堂,果然有大臣不满。御史台的一个老御史跪在殿上,叩首道:“陛下!徽宗乃亡国之君,留之必为后患!当年唐太宗如何处置李建成、李元吉,陛下当效仿!”

赵宸坐在龙椅上,手指轻叩扶手:“唐太宗弑兄杀弟,虽得下,却也留千古骂名。朕若杀徽宗,与他何异?”他看向群臣,“朕要的不是血腥的权位,是下人信服。留他一命,既能显朕宽容,也能让那些担心‘兔死狗烹’的前朝旧臣安心——只要他们肯为兴华效力,朕既往不咎。”

诸葛亮出列附和:“陛下圣明。如今百废待兴,当以安抚为主,不宜多开杀戒。”

群臣闻言,再无人反对。连那些曾依附徽宗的旧臣,心里也松了口气——新帝果然不是睚眦必报之人。

退朝后,赵宸站在宫墙上,望着皇家别苑的方向。那里的梅花香,仿佛顺着风飘了过来,带着一丝旧时代的余味。

他心里非常明白,如果将宋徽宗留下来,那么就会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日后必定会引发一系列麻烦和问题,甚至可能让人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太过优柔寡断、心慈手软。然而与此同时,他也深深地理解到,一个庞大而强大的王朝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其根本原因并非仅仅依靠残酷无情的杀伐屠戮所建立起来的恐怖统治秩序;恰恰相反,真正支撑起这个帝国大厦的基石乃是广大民众发自内心深处的拥护与爱戴之情——也就是所谓的民心所向以及彼此之间那份沉甸甸的信任感!

这君臣之礼,他守了。往后的路,才能走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