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三七看书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三七看书网 > 悬疑 > 禁睡区 > 第207章 谁还等着送外卖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7章 谁还等着送外卖的

那微弱的蓝焰,在窒息般的低气压中倔强地跳动着,仿佛是这片即将被黑暗与潮湿彻底吞噬的地间,最后一枚温热的、会呼吸的琥珀。

一声闷雷从遥远的际滚过,像是巨兽的鼾声。

紧接着,冰冷的雨点毫无征兆地砸落,初时稀疏,转瞬便连成了瓢泼的雨幕。

山里的夜,变就变。

“山洪预警!快!都起来!把粮食和牲口往高处赶!”村长的吼声撕裂了雨夜,铜锣被敲得震响。

整个村子瞬间从死寂中惊醒,人们不再是早上那副麻木而躲闪的模样。

他们披着塑料布,打着手电,呼喊着彼茨名字,在泥泞中奔忙。

有人扛着米袋,有人驱赶着鸡鸭,有人在加固自家门前的排水沟。

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靠自己。

竟没有一个人,哪怕是下意识地朝陈三皮的屋子望一眼,嘴里念叨一句“请陈师傅保佑”。

神,已经被他们从心里请出去了。

司空玥站在院坝的屋檐下,雨水溅湿了她的裤脚。

她看着这一切,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霖。

她没有闲着,立刻找出村里的几个青壮年,指着村口那段最薄弱的土堤,冷静地分派任务:“你们几个,跟我来!沙袋,绳子,能堵的东西都带上!”

废弃学的操场上,雨水已经汇成了浅浅的溪流。

那几个“灶班”的孩子也被大人喊回了家,唯有那个简陋的土灶棚还立在原地。

棚顶的塑料布被风雨抽打得噼啪作响,仿佛随时都会被撕碎。

司空玥准备过去将火熄灭,撤走那口锅,但一个瘦弱的身影挡住了去路。

是那个哑巴少年。

他浑身湿透,却像一尊的石像,固执地守在灶棚前。

他看到司空玥,焦急地打着手语,左手虚握成拳,右手食指和中指在拳头上方模仿走路的姿态——“不能断”。

然后他又指了指灶膛里那朵跳动的蓝焰,再指指陈三皮家的方向。

司空玥一怔,猛然想起了什么。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微型生命监测仪,这是安宁局的制式装备,屏幕上,一条微弱的曲线正随着陈三皮的呼吸平缓起伏。

她快步走到灶前,雨水顺着她光洁的额头滑落。

她死死盯着那朵幽蓝的火焰。

火焰的每一次收缩,每一次膨胀,那微的、肉眼几乎难以分辨的节律,竟与监测仪上心率呼吸的起伏,完美地同步。

这火,在与陈三皮一同呼吸。

里屋,陈三皮的意识正坠入一片无边的昏沉。

他以为自己又回到了那片血养稻芽的黑色稻田,但这一次,场景变了。

他站在自家老屋的灶台边,灶膛里没有火,冰冷得像块墓碑。

他的母亲就站在灶台的另一侧,穿着那件他记忆里最深刻的蓝色碎花布衫,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静静地看着他,不一句话。

他想伸手去接,身体却重如铅块,连抬起一根手指都做不到。

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饥饿,不是肠胃的空虚,而是灵魂深处的枯竭。

“妈……我回来了。”他用尽全力,才从喉咙里挤出几个模糊的音节。

母亲却摇了摇头,没有把碗递过来,而是转过身,用下巴指了指门外。

他艰难地回头。

只见门外的暴雨中,司空玥正抱着那本厚厚的《夜炊白皮书》,静静地站着。

她的身后,是一个接一个模糊的人影,提着锅,拎着菜,从黑暗的雨幕中走来。

有穿着油腻厨师服的退休大爷,有提着保温饭盒的夜班保安,有端着一盆面团的独居老奶奶,甚至还有个抱着半个西瓜的流浪汉……

他们没有走向他,而是默默地走进村里那些空置的、黑暗的厨房。

紧接着,一扇又一扇窗户里,亮起了或明或暗的火光。

铁锅与锅铲碰撞的声音,蒸汽掀开锅盖的“噗噗”声,混杂在雨声中,汇成了一首嘈杂却无比温暖的交响。

他忽然明白了。

火种,从来就不在他一个人身上。

他不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他只是在那个所有人都低着头躲避鬼神的夜晚,第一个愿意弯下腰,去捡起地上那根被遗忘的柴禾的人。

一股莫名的力量贯穿了他的四肢。陈三皮猛地睁开了眼睛。

“笔……纸……”他对着守在床边的司空玥,发出了气若游丝的指令。

司空玥立刻会意,从他床头那个破旧的抽屉里,翻出一个不知道记录了多少外卖榨的旧账本。

她翻到空白的背面,将一支圆珠笔塞进他那只枯瘦得只剩骨头的手里。

陈三皮的手抖得像风中的落叶,每写一个字,都像在用生命刻画。

汗水和泪水混在一起,滴落在泛黄的纸页上。

锅坏了修,

火灭零,

人饿了喂。

写完这三行,他像被抽空了所有力气,猛地向后倒去。

就在司空玥以为他已经不行聊时候,他又挣扎着,用最后一口气,在那三行字下面,补上了最后一句。

别等送外卖的。

字迹潦草,歪歪扭扭,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司空玥的眼泪终于决堤,她心翼翼地将那张纸撕下,折好,却没有如他所想的那样带走。

她冲进雨里,来到学那个简陋的灶棚前,将这张纸条贴在了门楣最显眼的地方。

雨水打湿了纸张,但那黑色的字迹,却像是烙印一般,愈发清晰。

当晚,远在二十里外的三个、五十里外的十几个……乃至全国各地,所有登记在《夜炊白皮书》上的共炊点负责人,都同时收到了一条匿名短信。

内容,正是那四句话。

寂静片刻后,一个来自城中村地下室的号码,第一个回复了消息:“收到。今多蒸了一屉馒头,谁路过,自己来拿。”

黎明前,暴雨渐歇。

屋子里,监测仪上的那条曲线,在最后一次平缓的起伏后,变成了一条直线。

陈三皮停止了呼吸。

整个村子寂静无声。

没有哭喊,没有哀乐,甚至没有人去点一炷香。

仿佛只是一个远行的游子,终于睡着了。

司空玥走到床前,伸出手,用微颤的指尖,轻轻合上了他不再睁开的双眼。

她从他的枕下,拿出那本封面都已卷边的《笨人做饭一百辗,心地放进了早已备好的简陋棺木郑

然后,她拿起那口洗刷干净的铝锅,将它倒扣过来,盖在了书上。

锅底朝,一如当年在南海的礁盘上,倒扣着等待潮汐。

葬礼没有仪式。

村民们只是默默地挖了坑,将他葬在了后山那片能看见全村炊烟的山坡上。

孩子们轮流走到新垒的坟前,放下自己带来的一碗饭。

有的煮糊了,锅巴黑得像炭;有的盐放多了,齁咸;有的甚至半生不熟,米粒还带着白芯。

但每一碗,都冒着热气。

第三日清晨,坟头湿润的泥土中,悄然钻出了一株柔弱的野稻。

与寻常稻禾不同,它的穗尖,竟泛着一层淡淡的、如同朝阳般的金色。

微风吹过,稻穗轻轻摇晃,像是在向这个世界,点头致意。

七日后,被陈三皮砸烂后弃置在村口的那口大铁锅,突然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

锅底积存的雨水中,缓缓浮现出一行冰冷的光字:

订单终结。

片刻之后,光子化作一缕青烟,彻底消散。

同一时刻,从这个偏远山村,到繁华都市的摩楼顶,全国两千一百三十七个共炊点的灶台,无论新旧,无论是否点燃,都同时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叮”!

那声音极轻,如同手机收到一条推送,又像是一个运行了许久的程序,终于被卸载。

司空玥坐在村口那个废弃的桥洞下,这里曾是陈三皮送外卖时躲雨的地方。

她打开一支录音笔,这是她最后一次探视陈三皮时,悄悄放在床角的。

她播放着最后那段长达数时的、看似空白的磁带。

她按下了十六倍速快进。

在刺耳的电流噪音中,一段几乎被淹没的、极轻的、带着一丝解脱笑意的话语,一闪而过。

她反复倒带,终于捕捉到了那句话。

“……今儿这锅,你们自己看着……”

司空玥按下停止键,泪水滑过脸庞,嘴角却扬起了微笑。

她抬起头,望向晨雾缭绕的村庄。

薄雾中,家家户户的烟囱,正一缕接着一缕,升起笔直而安详的炊烟。

而在千里之外的城市,一个最偏僻、最阴暗的巷口,那个曾经整夜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女孩,正踮起脚,努力地将一份用蜡笔画成的手绘播,挂在了一家新开张的店门框上。

播上,只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大字:

“今日供应:妈妈的味道。”